阅读课文(散步》,回答问题。
散 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四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概括本文的主旨,联系文章的内容做简要分析。
2.本文以叙事为主,也穿插了一些写景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句,品味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你的家庭生活与本文有什么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呢?就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空。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________》。
下面三幅图片是孙悟空在动画中的造型。请根据故事内容和图片提供的信息,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恰当称呼(不能用”孙悟空”这个称呼)。
称呼:______ 称呼:________ 称呼:________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险躁则不能治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诫子书》,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夫志当存①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之志③,揭然④有所存,恻然⑤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⑥,广咨问,除嫌吝⑦,虽有淹留⑧,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⑨。若志不强毅⑩,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诚外甥书》)
(注释)①存:怀有、怀着。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④揭然:高举的样子。⑤恻然:恳切的样子。⑥细碎:琐碎的杂念。⑦嫌吝:怨恨耻辱。⑧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⑨济:成功,实现。⑩强毅:坚强果断。窜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诫子书》论述了修身和为学都要“__________”的道理,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__________”;《 诫外甥书》则论述了“__________”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两篇文章都强调了__________的重要性。(前三空用原文回答)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首句写景兼点出时令,于景物中独取杨花、子规等,渲染一种________的气氛,切合当时情事。
2.《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李白这首诗“奇思探情”,也就是赞美这首诗有奇妙的构想,有深厚的情感。请结合后两句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3.明月灵动多姿,清辉永存,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也让历代文人吟咏不厌。除了这首诗写到了明月,你还读过“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中也写到了月亮。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具体描绘明丽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