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味道,会在我们眼前消散;味道,又会在我们心底永存。就算,时间把它冲淡,就算,距离把它隔远,当再次触碰到这个味道,与之有关的回忆便被全部勾起。味道有很多种:家的味道、离别的味道、眼泪的味道、微笑的味道、成功的味道、失败的味道……
你心中也一定有着这样一种充满回忆、难以忘怀的味道。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中西文化交流年会上,你是一双由中方送给西方友人的筷子。在你身上发生了或啼笑皆非或感人至深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以“筷子奇遇记”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完成下列小题。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②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③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甲) 。一天比一天(乙) ,一天比一天(丙) ,(丁) 直到年根下。
④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电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产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⑤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回忆了从腊月初一到正月初一期间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炒年货”“①______”“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禽”“备食物”“②______”“③______”“除夕守岁”“④______”。这十件习俗,件件都有交代。美丽的场景和形象的事例,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京郊大地乡土上浓浓的“年味儿”。
2.结合文章内容,应填写在(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是( )
A. 增温 预热 红火 发烧 B. 预热 增温 红火 发烧
C. 预热 发烧 增温 红火 D. 增温 发烧 预热 红火
3.汪曾祺曾说,风俗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请结合文章对这句话加以阐释,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梜”。《礼记》说“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注:“梜,犹箸也。”“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述了他看到的情景:开始就餐时还有一套用筷子的简短仪式,这时所有的人都模仿着主人的样子去做。每人手上都拿着筷子,轻轻举起又慢慢放下。接着他们就挑选一道菜,用筷子夹进嘴里。吃的时候,他们很小心,不着急把筷子放回桌上。放筷子的举动要等到主客第一个这样做,其他人才敢跟着做。主客放下筷子,其实是给仆人一个信号,叫他们重新给他和大家斟酒。
(材料二)
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中国人主食是米饭或馒头,副食以蔬菜为主,佐以少量鱼肉,主副食都可用筷子。熟练之后,非常简单方便。欧洲西部的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进餐以肉食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最方便了。
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中说,“原始熟食制作的方法有二种:一是烘烧,二是烹煮。”在中国,最传统、最根本的烹饪法正是煮、蒸。在食材制作过程中,煮、蒸的过程少不了夹取、翻动、搅拌。这些过程离开筷子,不可想象。欧洲人常用刀来宰杀、解剖、切割狩猎物或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西方的面包、中东人的馕,都是由前一种烘培法制成,仍可直接用手吃,甚至烤肉也未必需要餐盘,只偶尔需要刀叉辅助;与刀叉相比,筷子这类工具不容易处理像牛羊肉这类较大体型的食材,所以东亚食品更侧重味道的精致。
(材料三)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首先,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第三,筷子中渗透着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1.材料一分别从筷子的______、种类造型、______等三个方面对筷子进行说明。(每个空不超过4个字)
2.阅读材料二,分别阐释一下中国和欧洲用餐工具并不相同的原因。
3.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同学们纷纷自觉做起“筷子文化”宣传员。请结合链接图片和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普及“筷子”文化知识的宣传语。不少于80字。
(链接图片)
《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的 (填人名),鲁迅曾评价它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书中具体情节谈谈“趣”在哪里?“益”在何处?(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④女:同“汝”。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苟且偷生 B. 指通豫南 首屈一指
C. 固不可彻 固执己见 D. 杂然相许 以身许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 )
A. 勾践之困会稽也。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 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
C.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 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4.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
5.“愚公”和“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他们身上有着共通的优秀品质。请找出一点他们共有的品质,并结合(甲)(乙)两则文言文具体阐释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
阅读《渔家傲》和《如梦令》,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结合诗歌内容和链接评价,应填写在①②两处的一项是( )
(链接评价)梁启超在评价李清照的① 这首词时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其中,“苏辛”指的是豪放派词人② 和辛弃疾。
A. ①《如梦令》 ②苏辙 B. ①《渔家傲》 ②苏轼
C. ①《如梦令》 ②苏轼 D. ①《渔家傲》 ②苏辙
2.在《渔家傲》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