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朱孝智 ①母亲从闽北第一镇——樟湖,嫁到尤溪...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朱孝智

①母亲从闽北第一镇——樟湖,嫁到尤溪深山一个人口仅百余人的小自然村。父亲体弱多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年仅16岁的母亲嫁过来后,起早贪黑天天跟着我爷爷上山下地干活。不久,分家出来,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活计,砍柴、种菜,样样得干,样样得会。母亲生下我的第二年,又生下了弟弟,接着又生下了妹妹。

②父亲靠手艺谋生,经常外出。面对间隔这么密的三个孩子,没有帮手,母亲生活的困难常人真难以想象。农村大家都挺忙,那时的条件又很差,吃住拉洗不在一个地方,母亲洗澡要等把我们三人都哄睡,晨起做饭要拔长耳朵注意听我们醒了没有,上厕所经常是背上背着一个,另一个放在厕板上。现在偶尔提起这些,母亲依然心酸不已。

③转眼,我们兄妹三人上学了。母亲对孩子们上学是极为重视的,她深知知识的重要。可小山村,学校只办一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出外读书。我读到高中毕业时,就先后念了四个地方的学校。

④母亲每每为我们担忧,生怕走山路遇到野兽,生怕人长得瘦小在异地受人欺负,生怕在学校挨饿受冻。母亲时常去看我们,送来米菜,查问我们吃住情况。记得我在尤溪三中念初中时,她几乎每圩来一次。提着茶叶或挑着桃子,翻山越岭10多里路赶到圩场卖,以补贴家用和我们的零用钱,生怕苦了我们。而她自己,往往一整天都舍不得去买一碗面吃,傍晚卖光东西,才空着肚子壮着胆子一个人回家。那时我常想,瘦瘦小小的母亲,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和力量,要知道,那时山高林密,路远坡陡,山上常有猛兽出没。那些年,母亲还犯有胃病,常听到她痛得直呻吟。

⑤母亲虽然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但生活还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发生。有些事,坚强抗争,过来了。有些事,却难以抗拒命运的安排。我的弟弟快20岁那年,与一个朋友去村供销社玩,供销社发生爆炸,他无辜殃及,不幸离世。这是母亲一生的痛。她总怪自己没有看住他,才会遇上这事。

⑥我成家生子后,母亲从老家来到我沙县郊区的家帮我带孩子。儿子3岁上幼儿园,中午寄宿,母亲又闲不住,就到家附近的学校食堂煮饭,其他时间还到竹品公司穿编竹凉席,起早贪黑按件取酬,直到我搬往城里居住。其间她竟然赚了十万元左右的辛苦钱。母亲说:“从没赚过这么多钱,如果以前老家有公司该多好呀。”她心里想的是,如果当时有这个条件,我们兄妹就可以少受点苦了。

⑦母亲一生中遭受的苦难,难以尽述。还好母亲性格坚韧乐观,与人为善,街坊邻居都愿意与她交往。母亲用双手为我们拨开一路的荆棘,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和付出,教会了我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坚强乐观。

(摘编自2017年12月5日《福建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写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吃苦,提着茶叶或挑着桃子翻山越岭去卖,以补贴家用和我们的零用钱,表达对儿女们无私的爱。

B. “山高林密,路远坡陡,山上常有猛兽出没”渲染了母亲往返圩场途中恶劣的环境,表现了母亲果敢的品格。

C. 母亲随“我”生活后,帮“我”带孩子之余还出去打零工挣钱,是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我”的经济负担。

D. 母亲用双手为我们拨开荆棘,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和付出,以及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坚强乐观。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出与母亲有关的三件事情。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晨起做饭要长耳朵注意听我们醒了没有”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那时我常想,瘦瘦小小的母亲,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和力量”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文中塑造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5.第⑦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C 2.①刚出嫁为了家庭生计,母亲辛苦地劳作;②读书时母亲为我们担忧,常来学校看望我;③卖东西补贴家用;④责怪自己没看住弟弟,让弟弟出事故;⑤帮“我”带孩子之余还去挣钱。 3.(1)“拔”是拉出的意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使劲拉长耳朵听孩子睡醒的情形,表明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护。 (2)“瘦瘦小小”运用叠词,写出母亲柔弱的形象,突出母亲的勇敢和坚韧。 4.示例:母亲是一个勤劳、勇敢、坚强乐观,与人为善,无私付出、始终为儿女着想的慈母形象。 5.要点:(1)突出母亲坚韧乐观,与人为善的性格;(2)写出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之大,教会了“我”爱和付出,坚强乐观;(3)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4)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析】 1.C“是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我’的经济负担”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原文是“母亲又闲不住,就到家附近的学校食堂煮饭,其他时间还到竹品公司穿编竹凉席,起早贪黑按件取酬,直到我搬往城里居住”。 2.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母亲”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母亲”刚出嫁时辛苦地劳作、常来学校看望我、卖东西补贴家用、弟弟出事故责怪自己、帮“我”带孩子之余还去挣钱等事件。 3.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1)“拔”本义:拉出。语境义: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使劲拉长耳朵听孩子睡醒的情形。答作用时还要答出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情感。(2)“瘦瘦小小”从语言特点来看,运用叠词。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柔弱的状态外,还要答出母亲的勇敢和坚韧的性格。 4.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母亲卖东西补贴家用、责怪自己没看住弟弟、帮“我”带孩子之余还去挣钱等情节中可概括出母亲是一个勤劳勇敢、坚强乐观、与人为善、无私付出、始终为儿女着想的慈母。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5.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母亲坚韧乐观和与人为善的性格及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之大。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遂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注)①适:到……去。②益:增加。③具:准备、置办。④味败:味觉败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______

(2)不更______

(3)有愚人______

(4)可如此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B.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C.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D.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天下事”的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诗人在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B. 颔联实写眼前景,后来常用这诗句形容陷人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C. 颈联中的“春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祭土地神,以祈求农事的丰收。

D.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游村当晚,乘着月色出游,挨家挨户敲门拜访。

2.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切身的感受?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操。

B.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C.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D. 听到这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恶(zēng)  粗zhuō)  然勒功(yàn

B. 古(gèn)   补(xiào)  溅(bèng)  人不倦(huì

C. 悔(chàn)  热(zhì)   愧zuò)   而不舍(qiè

D. 琐(wěi)   扭(biè)   红(yān)   颠流离(pèi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木兰诗》既是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C. 杨万里,世称“诚斋先生”;韩愈,世称“韩昌黎”。

D. 叶圣陶,别号饮冰室主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