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受伤的地方最强壮 张 勇 ①我从不认为受伤一定是坏事,可能,...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受伤的地方最强壮

张 勇

①我从不认为受伤一定是坏事,可能,正因为伤疤的存在,才能吸取更多的营养,积蓄更多的力量。

②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的一个农庄里,为了方便拴牛,农场的主人在一棵不太粗的榆树上箍了个铁圈,把一头公牛拴在榆树上,公牛常常拖着沉重的铁链绕着榆树一圈一圈地踱步,天长日久,榆树皮上蹭出了一道凹痕,随着树木的长大长粗,铁圈慢慢地长进了树身里,成了树的一部分,铁圈紧紧地箍住的榆树上留下的那道深深的印痕,就像受了伤一样,流出了大量的树脂,如同人受伤之后流出的血泪一样。

③1930年,一种人称荷兰榆树病横扫了密歇根州的榆树种植区,农场周边的榆树几乎死光,仅剩下那棵身缠铁圈饱受束缚之苦的榆树,人们以为它肯定活不长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但没有死去,而且一年比一年茂盛,历经七十多年,反而更加郁郁葱葱。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棵榆树免受荷兰榆树病的侵袭而得以存活呢?密歇根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棵榆树是从锈蚀的铁圈上吸收了大量的铁元素,才幸免于难的。本来,锈迹斑斑的铁圈嵌进榆树的身体里,给榆树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想不到,给它造成伤害的锈迹斑斑的铁圈却成了它的大救星,为榆树补充了急需的养分,让榆树得以健康成长。

与此类似。海南的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以其制作的家具被视为上乘佳品,而且极具收藏价值。带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因为海南地处沿海,常遭台风袭击,所以生长在风雨飘摇中的黄花梨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长出了非正常的纹路,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鬼脸”。也就是说,黄花梨的“鬼脸”是经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然而,就是因为这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⑤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谁没受过伤?受伤并不可怕,得学会处之泰然,心里纵使有诉不完的苦衷,也不必再提,抬起头来活下去才是正经。

⑥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成了聋子。不过,他却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罗斯福,在39岁时瘫痪,之后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四次当选美国总统。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他失败后数周,他被邀请到英国一个团体演讲。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一年以后,艾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位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⑦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才不会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的“没有赢”。

⑧三毛曾经说:“再怎么苦,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当生命中的风雨雷电无情袭来,我们就该勇敢迎上去,痛了、伤了、哭了,却也忍了。人生要经历风雨的摧残,仿佛是一种逃不掉的宿命,每次检点伤痕,都不用生出怨艾与哀怜,不怨艾命运、不哀怜自我。只有于电闪雷鸣处偷一点浅然的心思,去装扮素淡的光阴,缓解生命的惊悚与战栗,于心底最柔软处绽放一朵随时可能凋零的微笑。

(选自《羊城晚报》2017年2月26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中加点词“与此类似”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3.第⑤段引用海明威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⑤~⑧段的论证思路。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1.受伤的地方最强壮。 2.铁圈嵌进榆树的身体,给它的生长造成伤害。但当荷兰榆树病侵袭时,铁圈为它补充养分,使其幸免于难。 3.内容上,有力地论证了“受伤的地方最强壮”的中心论点;结构上,承上启下,完成了事例由植物到人的过渡,同时还起到点题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4.第⑤段以海明威的话点明中心论点“受伤的地方最强壮”;第⑥段列举贝多芬、罗斯福、艾德蒙·希拉里的事例来论证观点;第⑦⑧段总结人应不断奋斗,勇敢向前。 5.运用比喻,把生活中的磨难比喻为“风雨的摧残”,人们要勇敢面对伤害和磨难,在检点伤痕中让自己更强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分别列举了榆树、黄花梨、贝多芬、罗斯福等受伤后反而更强壮、更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受伤的地方最强壮”的道理。由此可知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加。

(朗读活动我通知)

(1)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朗读活动我参与)

(2)小刚同学准备朗诵《不朽》,请你帮他用“/”标出画线句子的两处停顿。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朗读活动我表达)

(3)你的同桌小军认为朗读是自己的事,平时随便读读就行了,为什么非得有感情地朗读,并认为此次活动没有意义。对此,你要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下面对艾青的短诗《礁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诗的第一节描述海浪一个一个无休止的扑过来,一个“扑”字凸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B.诗的第二节用一个“但”字转折,强调了礁石立场坚定、态度从容,对胜利充满信心。

C.诗人让浪花拍打礁石的自然现象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象征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正义的化身。

(2)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从中流露出来的风韵,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舒展。好书需精读,读书也需要一种心境。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心灵犹如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会感到那个温暖的杯底从心房熨过,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心灵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zào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粗__________       浮zào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 ,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_”。

(3)“舒展”的“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A安适,舒适    B伸展    C缓慢、从容

(4)将画线的三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③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与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播种者,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青春在播种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人生。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播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