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的秘密 马海霞 ①小时候冰糕三分钱一支,但一个夏...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的秘密

马海霞

①小时候冰糕三分钱一支,但一个夏天也吃不上几支,任凭串乡卖冰糕的吆喝声从村东传到村西,父母也貌似听不到。小孩子的汗水在脸上淌,用手抓出一道道泥印,跟在冰糕箱后面跑,直到卖冰糕的出了村,望不见了,才悻悻地走回家。有时肚子里的馋虫闹腾得厉害,也会把隐藏身体里的牛脾气放出来,热死了,热死了!边吵边把嘴巴撅起来,恨不得下地打滚,向父母示威。

②热就去冲一下凉,或喝点儿绿豆汤。母亲怎不知儿的心思,不过是装糊涂罢了。

③“热,还是热!”耳朵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越来越近了,馋虫都快被热哭了,要不是怕母亲打,肯定一屁股坐地上搓脚,耍无赖。

④“正午太阳最毒,冰糕肯定卖得贵,等下午了,冰糕快化了,卖冰糕的就得便宜卖,到那时再给你买哈。”听到母亲这句话,小孩的心总算放肚子里了,也不再喊热,把耳朵竖起,生怕卖冰糕的吆喝声出了村。

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卖冰糕的扯着脖子高喊贱卖了,贱卖了,二分钱一支!小孩牵一下母亲衣角,母亲意会,忙说再等等,一会儿他肯定还得贱卖。果不其然,几分钟后,卖冰糕的就改了吆喝声,贱卖了,贱卖了,冰糕一分钱一支了!

⑥小孩手里攥着一分钱,端着碗,飞奔着跑到冰糕箱前。雨天里的风很凉,小孩边吃冰糕边打哆嗦,可嘴角却带着笑,小孩的幸福就这样简单。

⑦小孩长成了少年,懂得家庭的困苦和父母的不易,一分钱放在父母兜里也是沉甸甸的,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舍得买一支冰糕吃。他悄悄跟着父母去地里拔草,卖冰糕的吆喝声传进了耳朵,他假装没听到,但母亲这会儿耳朵灵了,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去买冰糕。他飞奔着跑出了玉米地,跑到村头买了一支冰糕使劲攥在手里,不敢拿着冰糕棍,生怕冰糕化了掉到地上就毁了。

⑧等他跑回自家玉米地,摊开手才发现冰糕已经化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他一拿也掉到了地上。母亲对他一顿臭骂:“你傻呀,买冰糕时也不看看,快化掉的冰糕你也买,冰糕攥在手里化得更快,你买完路上吃了就得了,还非得拿回来再吃,现在好了,一口也吃不着!”母亲越说越气,甩手就给了他一巴掌。父亲走过来,又递给他三分钱,让他再去买一支,他没有接钱,只是默默在地里拔草,眼泪比脸上的汗珠还多。

⑨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没想到一路飞奔还是把冰糕攥化了。他心里的秘密,就这样被自己破坏掉了。那个夏天他没有再吃一支冰糕,天再热,他想起那支化掉的冰糕,心里就像冷风吹。

⑩他明白母亲为何那样生气,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他没有吃到冰糕,而他一直没说出那个秘密,因为怕母亲知道实情后,会自责,会难过。

⑪那个夏天过后,少年长大了。

1.“少年”对“吃冰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依据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时间

“吃冰糕”的态度

内心情感

小时候

(1)

吃到冰糕的兴奋、喜悦

(2) 

不愿再吃冰糕

(3) 

 

 

2.阅读全文,说说少年心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回答。

 

1.(1)要吃冰糕(2)少年时(长成了少年)(3)懂得、明白、理解 2.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 3.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大雨将至的天气变化,为下文冰糕贱卖,“我”能吃到冰糕做铺垫。 4.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的母亲,是一个外表严厉、内心却非常疼爱孩子的母亲。 【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情感态度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和情感态度。如(1)空,前6个自然段写要吃冰糕。(2)空,第7段写到“小孩长成了少年”;(3)空,第10段写到他懂得、明白、理解了母亲。 2.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直接可提取第9段的“他其实是想把冰糕拿回来,和父母同吃一支冰糕的”一句作为答案。 3.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一会儿便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就要来临”明显是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内容上,写出大雨将至的天气变化。结构上,为下文冰糕贱卖及“我”能吃到冰糕做铺垫。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4.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母亲意会,忙说再等等,一会儿他肯定还得贱卖”“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舍得买一支冰糕吃” “你傻呀,买冰糕时也不看看,快化掉的冰糕你也买,冰糕攥在手里化得更快,你买完路上吃了就得了,还非得拿回来再吃,现在好了,一口也吃不着”等情节或描写中。即可概括出其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的母亲,是一个外表严厉、内心却非常疼爱孩子的母亲。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 目似瞑,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跑号如

D. 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_____

②险躁则不能_____

③年时驰_____

成枯落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溺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   喧__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_________”。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_。“采撷”的意思是_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著有白话小说集《聊斋志异》。

B.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C.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记叙文。

D. 《猫》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其中重点写对第三只猫的内疚。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求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