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肇庆的星湖、七星岩、鼎湖山、龙母庙等也是肇庆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肇庆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回溪 复前行,欲穷其林
B.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日与其徒上高山
C. 醉则更相枕以卧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施施而行 人不知而不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3.文中画线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下面一段话中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四日市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吸入被二氧化硫及各种金属粉尘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官受到损害,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等……。既然四日市呼吸系统病患者大多一离开大气污染环境,病症就会得到解决,所以人们把这种病统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写出出自《醉翁亭记》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
(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花香,令我沉醉;书香,使我回味;爱的芬芳,伴我走过年年岁岁……
请以“留一缕清香在心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乡村麦浪
石广田
①五月的乡村,宛若漂浮在麦浪上的一艘艘小船,优哉游哉地荡漾着。
②应着时节的集市和庙会越来越热闹。买镰刀的、买桑叉的、买木锨的、买扫帚的、买簸箕的……人们熙来攘往,唯恐错过了时机。收麦子的时候,哪一样农具都很紧缺,谁也不好意思像平时一样招呼一声就借了去。
③只有麦客是悠闲的。他们哼着小曲儿,把一台台休息了一年的收割机开出家门,驶入维修站,一丝不苟地检查起来。“时间就是金钱”,谁都害怕正在抢收的收割机坏在麦田里。“机器坏了事小,误了收麦子才是大事”,这是麦客们的信条。
④忙着灌浆的麦子只关心天气,在一天天燥热起来的太阳下努力生长,向着生命的顶峰冲刺。这时候,它们最讨厌连绵的阴雨和狂风了。如果遇上雨中的狂风,一方方麦子就会整块扑倒下去,除了不便收割,产量也会折去大半。
⑤于是,人们在喜悦中担心,在担心中喜悦。五月,是如此让人牵肠挂肚。
⑥待麦梢开始发黄,馋嘴的小孩子看得准,要提前尝一下鲜。他们挑拣地头儿上长得最饱满的麦穗,放到火上烤或笼屉里蒸,让新麦的香气在村子里氤氲,安抚着人们的担心。
⑦听母亲讲,过去“青黄不接”的年代,很多人会把尚未完全成熟的麦子割下来,放到磨上碾成“捻转”吃。从我记事起,就没有遇到那种年景,自然也没有品尝过“捻转”是什么滋味。再说,把没成熟的麦子割下来,太糟蹋了,但凡有一点儿法子,谁会舍得呢?
⑧五月的乡村,大人也没闲着。荒芜了很久的打麦场长满了杂草,去年的麦秸有的还堆在场边,风雨人迹把平整的地面破坏掉了……于是,套上牲口、带上犁耙,浅浅地犁开、耙平。先洒上点儿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麦秸,让石滚子吱吱呀呀地响起来,把浮土压实碾平——这里,将成为麦子第一个短暂的家。
⑨到了月底,原来碧绿的麦浪会由浅黄变成深黄,在太阳和热风下炸芒。田边地头的人影多起来,有经验的人掐下一粒麦子放到嘴里,用牙齿试着软硬、估着产量,“咯嘣咯嘣”几下后喜笑颜开:“今年看来收成还不错!”难怪,去年秋天种下的种子,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要收获了。“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这一晌,可不像说起来那么轻松。
⑩多希望自己也能像麦客一样,五月底驾驶着收割机由南向北追逐着麦浪前行。那是喜悦、幸福的麦浪——试想一下,在无垠的山河间感受收获的满足,不也是一种人生洗礼吗?
⑪我仿佛看到,五月乡村的麦浪正欢笑着向我涌来,撞个满怀……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20日)
1.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人们在喜悦中担心,在担心中喜悦”的三件事。
2.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的词语,具体分析。
先洒上点儿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麦秸,让石滚子吱吱呀呀地响起来,把浮土压实碾平——这里,将成为麦子第一个短暂的家。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第⑩段“试想一下,在无垠的山河间感受收获的满足,不也是一种人生洗礼吗?”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