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话语是指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它有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动与心理。“我”(若瑟夫)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让人心生暖意;杨二嫂冷笑道“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你放了道台……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让人心生厌恶;史铁生因为母亲的一句“好好儿活”而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句话曾经烙在你的心里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围绕某一句话,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通过抖音短视频APP你可以分享你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在这里认识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种奇闻趣事。
(新闻)近日,央视新闻曝光在抖音的应用中,频繁出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视频。比如抽烟喝酒、炫富恶搞的视频,还有小学生在抖音里浓妆艳抹、口吐脏话,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在抖音里玩危险游戏,寻求刺激……在抖音里看遍了世界,体验到了极大新鲜感和刺激感的孩子,不再那么容易满足于看书的快乐。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以班委的名义对班中喜欢玩抖音的学生进行“防沉迷抖音”劝诫。字数在120字左右。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以言事贬(贬:批评)
B. 帝延问执政(延:邀请)
C.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至:非常,很)
D.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苦:感到艰苦)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故 为 君 但 当 退 小 人 之 伪 朋 用 君 子 之 真 朋 则 天 下 治 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司谏高若讷,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 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死后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2)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5.根据选文的内容和有关知识,探究欧阳修和范仲淹能成为朋友的两个原因。
前人说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洛桥晩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①,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②,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释:①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②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网络阅读可以休矣
①在大多数情况下,互联网的出现被视为是一件好事,它在很多方面方便了人的生活。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这么看。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题目就是:“谷歌会让我们变愚蠢吗?”这篇论文现在已经扩展成一本书,书名就叫“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互联网上除色情污染和聊天室的危险外,更险恶的,还在于它正在让我们停止思考。
②卡尔认为,互联网正无形中摆弄着人的大脑。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重塑,记忆被重置,思维方式与过去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能够几个小时地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二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失去了线索,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力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甘之如饴的阅读如今已变成一场战斗。”
③卡尔的朋友们也都有同感,有些人甚至还完全停止了阅读。其中一人说:“我现在几乎完全失去了阅读和理解长篇文章的能力。”还有人谈到了思维“断片”:“我再也无法读《战争与和平》了,我已经不具备那种能力了。哪怕一个长于三到四段的文章都让我吃不消,我只能略微浏览一下。”
④卡尔怀疑,互联网是产生这种变化的罪魁祸首,但需要一些证据的支持。于是,他与语言学家、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展开了交谈,并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结论:互联网(以及所有的电子分支——微博、短信等)正在我们的大脑中重新布线,“短阅读”直接带来“浅阅读”,使人的思维深度在长期的同一行为重复中逐渐变得浅显化。
⑤美国阅读心理学专家玛丽安娜·沃尔夫曾说过:“ 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 。”沃尔夫担心,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我们在线阅读时,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全神贯注、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1.下列对于“互联网”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卡尔认为,互联网尽管存在着色情、聊天室危险等弊端,但还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 互联网对人的大脑的“控制”是在长期的同一行为的重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C. 互联网成为使人“停止思考”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目前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来支撑。
D. 实践证明,互联网阅读方式的“丰富”与 “时效性”,已经削弱了人们深度阅读的能力。
2.第④段结尾说“‘短阅读’直接带来‘浅阅读’”,其中“短阅读”和“浅阅读”能否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3.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题目就是:“谷歌会让我们变愚蠢吗?”同样的,网络阅读会让我们变愚蠢吗?结合材料谈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些生命中的过客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一一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为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张敬畏的脸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恶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见过他,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数学老师的姓名与模样,我已忘却了。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她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据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选自《最文摘》2018年第4辑)
1.文章说“他们的事件至今记忆犹新”,请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叙述的事件 | 对“我”的影响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激发“我”的自信 |
米店的胖女人保证把米送到营地 | (2)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让“我”难忘 |
我没有帮助衣衫褴褛的街头老人 | 让“我”自责 |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这个句子写出了她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文章写到“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就会想起她”、“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而《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于勒)”,同样是对待他人,请问两文作者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