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为了传承中国汉字的优美,消除汉字手写危机,推广正确使用汉字,中央电视台今年暑期推...

为了传承中国汉字的优美,消除汉字手写危机,推广正确使用汉字,中央电视台今年暑期推出全新栏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现在请你参与完成与之有关的题目。

⑴为了扩大影响,请你为这个栏目写出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⑵下面是几则改动成语或俗语后的广告,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①千金易得,良“居“(驹)难求。(某楼盘广告)

②默默无蚊(闻)的奉献。(某蚊香广告)

③闲(贤)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⑶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词,仿照画线句写出恰当的内容。

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载体。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搭配,穿越千年风尘,凝聚民族文化,构筑我们的现象之桥,丰盈我们的情感之海: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___        __,                                 

备选词语:月     酒    孤雁    烽火

 

⑴示例1: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示例2: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⑵可以从肯定或否定两个方面给出不同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广告策划者利用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特点,将他们改“头”换“面”,变为广告词。这样做,固然能产生较强的广告效应,但很容易对理解、辨别能力弱的中小学生产生误导,对于纯洁的语言文字产生负面影响。 ⑶示例一:看到“月”,眼前仿佛映照一片清冷的月光,心中涌起一腔思乡怀远的愁绪。 示例二:看到“烽火”,眼前好似邮现一片荒芜的废墟,心中涌起一份感时伤怀的哀愁。 【解析】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的主题。宣传语中最好有“汉字”“书写”等关键性词语。 (2)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将成语改“头”换“面”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答赞成,可从使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从而产生较强的广告效应的角度作答。如答不赞成,可从很容易中小学生产生误导和对于纯洁的语言文字产生负面影响等角度作答。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看到‘羌笛’,耳畔仿佛传来一曲哀怨的笛声,心中涌起一种戍边难归的惆怅”。句式结构为“看到……眼前……心中……”。内容是从古诗的一种意象展开联想的,且要与前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白雪塑像》这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塑像

⑴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⑵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上。

⑶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⑷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⑸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 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⑹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⑺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这一样写作业。”

⑻“唉,儿啊,爸爸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⑼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⑽“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

⑾“不,爸爸有点事。”

⑿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⒀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⒁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静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夏夜,爸爸为什么总爱出去看别人下棋?

2.“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句中“这”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为什么要细致介绍小屋。

4.“儿子苦恼,父亲也苦恼”中两个“苦恼”的内容一样吗?为什么 ?

5.读了本文以后,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又有了怎样深刻的理解?请谈谈你此时的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春》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粉的像霞,红的像火,白的像雪。③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⑤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在写景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从多个角度,生动描绘景物,本段文字是按照

___________的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描绘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致的。

3.请找出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处(只写序号),说说为什么不能这样改。

4.选段中共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中的某个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做一点简单的赏析

5.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第四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查看答案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一下。

2.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行  (日期) B. 远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C. 尊君在不  (通“否”,不) D. 下车之  (拉)

2.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相委 B. 时习之

C. 温故知新 D. 不思则罔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翻译第Ⅰ卷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