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班上组织“名胜古迹中的楹联搜集与整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是楹联的四大特点,请你补全。(每空仅限4字)
①____,断句一致
②____,音调和谐
③____,位置相同
④____,上下衔接
2.向同学们推荐一副名胜古迹中的楹联,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3.活动结束后,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则一句话新闻。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感情?
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D. 诗歌一二句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及下船
2.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是金陵人,客此。
3.作者借西湖雪景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微信朋友圈
材料一: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朋友圈是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的一个社交功能,指用户通过发表文章、发布视频、分享图片、评论点赞等渠道认识的一些朋友而形成的一个社交圈子。
材料二:微信朋友圈特点鲜明。一是自媒体属性,每一次朋友圈内容更新,均可视作一次一对多的传播,传播的受众即为朋友圈中的好友,而传播范围取决于受众的多寡,传播的深度则取决于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共鸣。二是半隐私性互动,用户发布信息,可以选择可见范围。在同一个可见范围层级内的好友可以看见发布及互动内容,而处于不同可见范围层级的用户相互之间不能看到对方的反馈信息。
材料三:陕西女子崔某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南门口发生恶性抢小孩伤人事件”的信息,因为自己娘家在杨凌,看到微信中提到“南门口”,便误认为就是“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门口”,未经过核实,再次编辑后,将这条消息发到了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引起社会恐慌。
材料四:网上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摘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微信朋友圈。(35字以内)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谈谈怎样合法使用微信朋友圈。
3.下列陈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微信朋友圈内容传播的深度往往取决于朋友圈中好友的多寡。
B. 陕西女子崔某将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信息核实编辑后发到朋友圈以求引起社关注。
C. 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发布信息时可以选择可见范围,与好友作半隐私性互动。
D. 用户在朋友圈这个舞台上精心表演,以建构在朋友圈好友中理想的“公共形象”。
绿色食品
①当你去超市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②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那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③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
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⑤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⑥绿色食品标志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绿色食品带来“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选文有删改)
1.文中的绿色食品有何特征?
2.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些食品”指代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简析其效果。
4.第⑤段末加点词“必须”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
榜样
①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到县教育局报到时,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②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我没去。 村里缺少老师,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③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峰子早没了娘,是爹把他拉扯大的。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
④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国旗。这个学校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峰子回来了!”
⑤“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你……”校长激动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⑥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⑦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⑧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一阵嘀咕:“上了大学又怎样啦,还不照样回家教书种地……”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⑨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参加县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领“扶贫助学标兵”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有删改)
1.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标题“榜样”有那些含义?
3.第④段中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4.小说引人深思,简要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