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朱成玉文(有改动),完成小题。(10分)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⑦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串成了项链。
⑧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⑨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⑩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⑪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⑫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⑬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⑭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⑮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⑯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第④段划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2分)
4.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3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储钱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材料解读。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内容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电子阅读运用率% | 32.8 | 38.6 | 40.3 | 50.1 |
材料二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破阵子》)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 。 (李清照《如梦令》)
(5)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7)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8)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9)孔子认为“恕”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不禁让人想到理想的实现需要执著追求,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高歌的那样“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2)“看孙郎”“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 援疑质理 质:总结
C. 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
B. 人非生而知之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
C.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
3.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 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 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 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