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棒棒糖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为本文选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A、哭泣的圆明园      B、今非昔比的圆明园

标题:_____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一阵沙尘面而来,豆大的雨点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3.文章第④段的“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简要说说作者要“凭吊、拜谒”什么? “提醒”什么呢?

4.简要分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为圆明园遗址准备一条宣传语,要能揭示遗址给人的警示。(不超过2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1.选A 。理由:用拟人手法,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更能表达作者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悲痛心情(主题)。 2.“扑”表现风来得猛,“砸”表现雨下得大,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凭吊、拜谒无数在此长眠的死难者(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提醒自己不忘历史的耻辱,不能让悲剧重演。(意同即可) 4.一方面突出圆明园今非昔比,另一方面突出对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的痛心和强烈不满。 5.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文章开头句“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结尾句“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选A合适,A项用了拟人手法,容易触动读者心弦;更形象地表达作者看到今日圆明园现状后的悲痛心情。 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扑”形容沙尘猛烈。“砸”形容雨点之大,与作者凭吊时的沉痛心情吻合,将这些人的欢笑与我的沉痛形成对比,说明现在不少人淡忘了圆明园的奇耻大辱,没有对圆明园废墟的起码尊重。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愤怒与悲哀。 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凭吊”指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拜谒”指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圆明园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作者就是去“凭吊、拜谒”无数在此长眠的死难者。“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多世纪前在圆明园的那场噩梦,那是中华名族的灾难和奇耻大辱。 4.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这个句子在文章的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十年前圆明园的情景和今天再去圆明园的所见所闻作对比,突出作者因为现在不少人忘记历史和耻辱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5.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如,一砖一瓦都篆刻着记忆;一石一柱都烙印着耻辱;倒塌的辉煌并不是毁灭,屹立的教训才是新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是一位盲乐师,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蒙辞以军中多务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蒙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3)往事耳

(4)盲臣安敢其君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甲文和乙文都是谈论学习的,读完后,说说你分别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本诗作者是_____代诗人,字______,他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2.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3.结合诗中语句,谈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默写。

(1)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可笑不自量。

(3)读书百遍,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5)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6)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

(7)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8)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是_________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最终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2)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你简要介绍《骆驼祥子》里令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初中生带手机的现象日益上升。为此,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表,回收189份,回收率94.5%。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调查项目

人数

比例

拥有手机人数

49

25.9%

手机来源

父母购买

36

73.5%

自己购买

7

14.3%

亲戚赠送

6

12.2%

手机主要用途(多项选择)

上网、QQ聊天、玩游戏

53

77.9%

打电话、发短信

9

13.3%

炫耀或作弊

6

8.8%

手机主要负面影响

(多项选择)

影响学业

159

84.1%

浪费金钱

59

31.2%

无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11

5.8%

 

(1)请归纳调查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从“手机主要用途”这一栏目的数据分析中,你发现了一些苗头性的信息。如果在学生座谈会上,你有机会向校长反映,你会怎样说呢?(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