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狼》,回答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阅读《狼》,回答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恐前后受其________

(2)一狼其中________

(3)有剩骨________

(4)刀劈狼首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学习本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1. (1)攻击 (2)挖洞 (3)只,仅仅 (4)用 2.(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食件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从屠户角度:面对敌人,要抓住战斗的时机,要敢于斗争。从狼的角度:不能太过贪婪,否则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解析】 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非常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的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中主要堆积着柴火,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对手。 狼狡猾,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敌”,攻击;“洞”,挖洞。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少时”一会儿;“犬”,像狗一样;“增”,增加。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从屠夫或者从狼的角度入手,均可找到启示点。从狼的角度出发: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多么狡猾,最终还是要失败的。所以不要贪婪;从屠夫的角度出发: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列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__________  非无以成学__________

(2)意与日__________        相委而__________

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下列小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2.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④子夏曰:“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⑦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近日,七(2)班开展了“动物,我们的朋友”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宣传

(1)为了增强同学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校宣传部要在校园里悬挂一些条幅,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活动二:阅读

(2)在“了解动物,关爱生命”的读书活动中,小明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仍有37%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处于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的威胁之中。象牙、犀牛角、熊胆、虎皮骨、藏羚羊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全世界每年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仅次于军火、毒品的走私交易数额。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