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理解性默写。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

理解性默写。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2)被白发, 欺人奈何? (3)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4)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5)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渔、奈何、抹、荒、戍、垒、惶恐”等字词容易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4)______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莽红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一)话题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以“选择”为话题作文。

(二)全命题作文

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选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A. 朝而往,暮而/微斯人,吾谁与

B. 此则岳阳楼之大也/予夫巴陵胜状

C. 之朝暮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

D. 而乐亦无也/冬烈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雾凇沆砀_____

(2)焉得更有此人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作者开篇即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里的“俱绝”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本文用语简洁精练,意蕴丰富。请品味“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量词使用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大地震

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éּ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