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①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①记得刚上高一那年,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②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③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而我,独在教室一角,鸵鸟一样将头埋在臂弯里。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突然对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

④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明天,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我也决定辍学,到武汉去打工。我这么想,心里就坦然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头便睡。

⑤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⑥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就说来杭鸡,说他打算办个养鸡场,先是买来杭鸡蛋,多少天孵出小鸡,多少天小鸡长成大鸡,多少天大鸡下蛋挣钱,同时孵出更多的小鸡。我了解父亲,他怕有康担心他还不起钱,便在借钱之前,用来杭鸡做铺垫。

⑦我到现在也不知来杭鸡是个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来杭鸡”三个字,是不是这么写。偶尔有人进来买东西,父亲停下来,等那人走了,他再接着他关于来杭鸡的描述。有康下了床,站起来,不断地打着呵欠,还斜眼扫着父亲,这是在下逐客令。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民国时通往麻城的商道,早就不从这里过,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垸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⑧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⑨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那里,我将坐上去武汉的汽车。

⑩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父亲怕碰见熟人。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去吧,这油莱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⑾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这朵金黄色的油菜花。村子像一幅以绿为主色调的油画,美得令我心动。

⑿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阳光洒在油菜花上,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心里陡起一股希望,像金黄色的火苗在燃烧。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眼泪悄然流出来,滴落在我的手背上,滴落在野草上,滴落在拔去野草的新鲜泥土上。

⒀父亲提起蛇皮袋,将我拽起来。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如今,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七十多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父亲说,水田是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⒁父亲只种油菜。

(选自大别山飞鹰的博客)

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3.文中写道:“我放下蛇皮袋,坐在田埂上,低头,拔着田埂上的野草。”结合语境,写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4.对“父亲向有康借钱”描写详尽,下列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分表现了父亲痛苦绝望的心情。

B. 用具体的情节,体现父亲为“我”筹学费的艰难。

C. 为下文写“父亲的油菜花”给“我”带来希望做铺垫。

D. 更能突出有康不顾亲戚情分,自私冷漠的形象。

5.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1.“我”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无法按时报名,在父亲多次借钱无果的情况下打算外出打工,而父亲的油菜花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我”最后返回了学校。 2.(1)“常常”意为“经常”;“瑟瑟”是拟声词;“慢慢”是“逐渐”的意思。这三个叠词韵律十足地写出了“我”等待父亲借钱归来的漫长和心情的抑郁。(2)运用动作描写,“站”“走”“微低”“弯”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向有康借钱时的卑微,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 3.示例:这么多天来,父亲为我东奔西走,受尽冷眼和煎熬。如今到了这个地步,父亲依然挂我的前途,劝我回到学校。倘若我就这么草率地外出打工,我如何对得起这么多年为我受苦受累的父亲。是的,油菜花熟了,就有钱了,我再熬一熬,再熬一熬。我要报答父亲,我要回到学校去。 4.D 5.不能删去。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含蓄地表达了父亲对油菜花在家境艰难之时发挥巨大作用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强烈地表达了“我”对父亲无私奉献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细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家境贫寒“我”交不起学费,无法按时报名;父亲借不到我的学费,我只能出山打工;送我出山的路上,父亲看到家里的油菜开花了,让父亲重生希望,我也回校学习;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句军旅作家。据此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语句“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中加点的词语,“常常”意为“经常”,写出了父亲出外借钱(躲避我)的频繁;“瑟瑟”是拟声词,烘托“我”等待父亲借不到钱的担忧;“慢慢”是“逐渐”的意思,写出了“我”等待的时间之长。叠词的使用,更突出地写出了“我”等待父亲借钱归来的漫长和“我”心情的失望、抑郁之情。(2)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运用“站”“走”“微低”“弯”等一系列动词,写父亲向有康借钱时的卑微的姿态,更表现了父亲为“我”能上学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在当时的环境下人物的心理作答。答案可能是多元的,但要注意写心理活动要用第一人称。结合上文,父亲借钱的艰辛和与“我”商量上学,后文“我成为一名军旅作家”来推断当时的心理,从回想父亲的为“我”付出和“我”要报答父亲两个角度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父亲向有康借钱”主要表现的是父亲为“我”筹学费的艰难,并不是写“有康”的不顾亲戚情分,自私冷漠的形象。所以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最后一段“父亲只种油菜”,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父亲只种油菜”为“我”的上学和解决家境的穷困起到了重要作用,含蓄而又强烈地表达了“我”对父亲感激和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格列佛游记》作者是谁?《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先后按顺序写)等地的经历。请你回想这部书的细节,然后回答: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我是猫》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借用一只猫的眼睛看世界。同时小说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结合故事情节说一说他(她)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的说法,与作品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苏文纨和方鸿渐是大学同学,她颇有意在回国坐船期间,给方鸿渐一个亲近的机会。没提防被同舱的鲍小姐抢了先。

B. 鲍小姐由未婚夫出资到伦敦学产科。在回国的船上,与方鸿渐发生一夜情后,她便抛弃了方鸿渐,做好上岸后见未婚夫的准备。

C. 唐晓芙是方鸿渐认真爱着的“真正的女孩子”。两人在苏文纨家相识,后因误会分手;方鸿渐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听说她去了内地。

D. 在三闾大学,刘小姐故意把剧本借给方鸿渐,希望方鸿渐借还书的机会去看她。方鸿渐虽不情愿,但依照礼尚往来,还是亲自去还书。

 

查看答案

下列的说法,与作品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方鸿渐从北平大学毕业后,靠挂名岳父资助出国留学四年,游历三国,却身无长物,从德国人那里高价买了一纸假文凭回国。

B. 方鸿渐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后,就和赵辛楣等人一起到三闾大学任教。没想到,三闾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C. 方鸿渐与孙柔嘉在三闾大学日久生情,当方鸿渐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时,两人决定一起离开,经桂林到香港,并在香港结婚。

D. 与妻子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后来方鸿渐失了业,又因生活琐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

 

查看答案

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不包括下列那个选项(  )。

A. 替国王递送信件

B.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