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默写。

(1)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

(5)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石潭记》中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内存知己 (2) 提携玉龙为君死 (3)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4) 胡为乎中露 (5) 欲济无舟楫 (6) 但余钟磬音 (7) 萧萧班马鸣 (8)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9)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10)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1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默写。需要注意“钟磬”、“班”、“拣”、“沙洲”、“寂寥”、“幽邃”、“垂髫”等词语的书写;理解性默写注意捕捉关键,如(12)中的关键词是“老人和小孩”“自得其乐”;(13)中的关键词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根据这些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请以“铭记那份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5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天气刚刚转寒,母亲就开始用新下来的棉花给女儿做棉衣了。那温软蓬松又洁白的棉絮,在暖阳的照映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当我伸手触及的那一刻,一股母爱的情怀伴随着棉花的馨香扑面而来。

②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③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④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就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⑤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⑥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⑦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6 期

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中“温暖”的含义?

2.上文围绕“棉花”叙事,请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种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棉花→做棉品

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向盛开的花瓣,一,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

4.从全文看,文章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三峡之秋

方纪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摘要填空)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写景顺序

早晨

中午

下午

景物特点

 

热烈

 

 

 

 

3.赏析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4.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屠大_____

(2)一狼其中_____ 

(3)乃伪睡以_____

(4)不诬哉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3.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4.(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征?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分别得到哪些启示?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边

1.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概括其特点,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分析最后一句中“忽”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