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①_________,星河欲转千...

在下列横线上,规范、工整地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⑤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春望》中表现诗人因忧国、伤时、思乡而形容苍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___________,壮心不已。(《龟虽寿》)

 

①天接云涛连晓雾 ②水中藻荇交横 ​③柴门何萧条 ④馨香盈怀袖 ⑤徙倚欲何依 ⑥塞上燕脂凝夜紫 ⑦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⑧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⑨岂不罹凝寒 ⑩烈士暮年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萧条”“馨”“簪”“ 罹”“暮”“晖”为易错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句歇后语叫“杨志卖刀——英雄末路”,请你简要概述杨志忍痛卖掉祖传宝刀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出自苏联作家 _____(人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_____人名)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宋江征讨方腊,待班师回朝时,一百零八条好汉就只剩下___(填数字)人。

(3)《神秘的池塘》中描写到池塘底下的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____________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____________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变成__________

(4)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___________剪下许多小叶片是为了将小叶片凑成一个个针箍形的小袋,储藏蜂蜜和卵;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

(2)林冲安分守已,却一再遭到陷害,无奈之下大闹野猪林,被逼上梁山。_______

(3)晁盖等七位好汉在智取生辰纲后事发,被官府追捕,不得己投奔梁山,梁山寨主王伦不肯收留,晁盖便杀死王伦自立为寨主。________

(4)母狼蛛背着小蛛们活动,至少要经过几个星期。________

(5)萤火虫的幼虫能把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艾香

①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

②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③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

④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

⑤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⑥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

⑦“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

⑧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

⑨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

⑩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叶剑秀,有删改)

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B. 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C. 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

D. 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

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

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对(甲)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 之(教导,训诲)

C. 以顺为者(正确) D. 一怒而诸侯(害怕)

2.对(乙)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求疗(于是) B. 而颖悟绝人(超过常人)

C. 不数字(书籍) D.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表约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曰          必敬必 B. 是焉为大丈夫乎    

C. 居天下广居    妾妇道也 D. 管夷吾举于         入则无法家拂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军士吏被甲 C. 曾益其所不能 D. 是日剧饮而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同游清泉寺     已而细柳军 B. 已而之细柳军   军霸上

C. 临兰溪           日光 D. 军礼见       备胡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B.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C.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D.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8.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苏轼亦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乙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