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晓雾将__________      复与疏钟相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欲界之仙都。      ②然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其奇者。    ②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D. ①倘能我游乎?        ②请吏夜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②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 消散 交错 2.D 3.(1)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2)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3)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4.“猿鸟乱鸣”景色灵动,充满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冬夜的空旷寂静。 5.甲文:与朋友分享对山川的热爱,隐匿的情怀。乙文:希望朋友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歇”:消散。“间”:参与。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都是“跟从”之意。A前者判断动词“是”,后者代词“这”。B前者“欣赏”,后者“和、同”。C前者“交错”,后者“参与”。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①中的“子”:你。“天机”:天性。“岂”:哪。“相邀”:邀请你。②中的“颓”:落山。“鳞”:鱼儿。③中的“居”:处于。“庙堂”:朝廷。还有“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定语后置的翻译。 4.考查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作用的不同之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两者都是描写声音的,“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同时这也是以动写静。 5.《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与朋友分享对山川的热爱,表达了隐匿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朋友也能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一则)

(5)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

(8)曹操在《龟虽寿》中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马厩,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喧xiāo     )的城市里,高明的园艺师们都懂得,一块草坪要比一丛花林更能给人tián     )静的享受。如果你疲劳了,烦zào   )了,你就在绿荫上躺下来吧。一旦和小草们一样紧贴着大地母亲的心,你会突然发觉,这里是多么的温xīn    ),你会嗅到那带有泥土味的青草的芳香,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 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 《学问和智慧》一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学问”与“智慧”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C. 《醉翁亭记》中“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与“乐”是统一。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按照“怀绿→寻绿→观绿→囚绿→放绿”这样的思路展开,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