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

说明文阅读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打油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2.危害有:容易发生癌变;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途径:调查发现、病理研究 3.①举例子、②列数字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 4.不能删去。因为“可能”一词说明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果去掉“可能”就排除了其他因素,与原文不符。 【解析】 (1)这是对说明文开篇作用的考查。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2)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总结出“热饮热食”对人体有癌变容易发生;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4)这是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特点的考查。在说明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等。这些词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吾与汝毕力平(险峻)

B. 寒暑易节,始一焉(“反”同“返”,往返)

C. 北山愚公长曰(叹气)

D. 鲁公园,欲凿池(修建)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土石/父曰:“无地土。”

B. 北山愚公/家人有止之

C.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家人有之者曰

D. 苦而不平/又忧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傳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舜于畎亩之中          发: ____________

(2)必先其心志            苦: _____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____________    

(4)人则无法家士          拂: 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文中面线句子能否删除? 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我县工作委员会将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你认为在你们班开展哪些活动,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至少说出两项。

(2)请你围绕其中一项活动,设计活动内容。

(3)如果你是这项活动的主持人,活动结束后,你将怎样进行总结?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1)上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_。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________”。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昆虫,不少于二种__________

(2)自然界中,昆虫也具有人类一样的智慧,你能列举1个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