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郑氏训子 初,景让①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②。诸子皆...

文言文阅读。

郑氏训子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注释)①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②东都: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③余庆:积留的恩德。④矜:怜悯。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于东都_______

(2)得钱_______

2.“母”以为“不敢取”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3.景让之母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1. (1)居住 (2)满,充满 2. (1)不劳而获会带来灾难 (2)希望子女学有所成 3.教子严明(严厉、教子有方)有志气(家虽贫而志不穷)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居于东都”的意思是“居住在东都”,“居”的意思是“居住”;“得钱盈船”的意思是“墙里露出的钱多得能装满一艘船”,“盈”的意思是“满”。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的意思是“我听说不劳而获,是人生的灾难”,“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的意思是“希望这几个孩子以后学有所成,这也是他们的志向”,这就是景让之母“不敢取”的理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景让之母教子有方,她不希望意外之财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前途;“遽命掩而筑之”可知她为人光明正大,不贪图钱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查看答案

语文课本中,总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触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沉浸其中、回味不已。请从下面的篇目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

篇目:《______________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3)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4)《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木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选段出自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这里所写的是__________(写出人名)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②④①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②④⑤③① D. ①④⑤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