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

作文

长途跋涉时,偶尔停下来,倒一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将更为有力;风雨兼程中,偶尔停下来,听一听虫鸣鸟叫,心境会变得宁静而悠远。偶尔停下来,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的种种况味蓦然顿悟……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以“偶尔停下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偶尔停下来 光怪陆离的红绿色浪涛在我面前泛滥成一片诡异的流丽的海,熏风惹人醉,然而这隐隐的嘈杂又是从何而来?眼前忽又成了一色的乳白,莫非我闯入了哪个巨茧…… 猛地一睁眼,我分明只是做了个梦,嘈杂是因为隔壁的两口子在扯着嗓子叫骂,至于那乳白,不过是台灯温和的白光罢了。卷子依然死气沉沉地躺在书桌上,瞪着一对死鱼样灰白浑浊的眼珠。 行路难!行路难!都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我这一叶孤舟,如何才能一帆风顺地渡过阴晴不定的茫茫大海?我如何才能克服千难万险登上怪石嶙峋的书山?我像筋疲力竭的桨手,死命地榨干体内仅存的一丝气力,我深深地恐惧,我怕赶不上他人的步伐,我又怕身后的人将我超越。匆匆赶路的我,目光始终穿不过前方那片重重的迷蒙的雾。 我该怎么办? 偶尔停下来歇一歇吧,我想,书里也许有我苦苦求索的答案。 随手翻开近处的一本,只听张仪发问:“吾舌尚在否?”答曰:“在也。”他仰天大笑——只要有口能言,皮肉之伤算得了什么?他不在乎更无所畏惧! 换一本,苏东坡大醉夜归,鼻息已雷鸣的家童听不见他的敲门声,他只得倚杖听江声。奔腾不息的江水勇往直前,也在他的心间一路高歌。他豁达地高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如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 再翻一本,余秋雨小心翼翼地抱着视若珍宝的书稿,在中东纷飞的战火中艰难地前行着,背影仿佛屹立了千年的巍然高山。 最后一本,却是简爱正激动地回驳罗切斯特:“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想错了!”她的眼里迸发出执著的倔强的光芒。 缓缓合上书,我纷乱的思绪一点一点宁静了下来,好像一个昏暗的房间里的窗帘徐徐地拉开,阳光一缕一缕充满每个角落。从书里,我获得了许多——行者如我,不该一味埋头赶路。我会坚持下去,但这并不代表我将只知匆匆前行。我看见那些伟大的身影明媚了我的前方,他们说:“不要怕,孩子,没有夜的寂静、混沌、凄冷,哪来黎明的明朗和壮美呢?” 偶尔停下来真的是一种智慧。在停下来的过程中,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整,蒙尘的心灵得以荡涤。停一停又何妨?你看,前方那条树木掩映的小道不正是书山之径?那个晨雾中影影绰绰的小岛,不正是梦中的彼岸吗? 【解析】 作文标题“偶尔停下来”。这是一篇提示性命题作文,我们必须对材料详加分析。在匆忙的日子和不断的追求中“偶尔停下来”,会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美丽,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快乐。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所以只有“偶尔停下来”,才会发现周围的人、事、物的身上原来有那么多的美好的一面被我们忽视掉了。材料本身就告诉了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生活。我们可以就“偶尔停下来”作一下展开:“在雨天偶尔停下来,可能会发现彩虹;在晴天偶尔停下来,可能会听到鸟儿的欢歌;在春天偶尔停下来,可能会闻到玫瑰的芳香;在秋天偶尔停下来,可能会看到丰收的硕果;在夏天偶尔停下来,可能会看到冰激凌的天空……”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小说,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写“偶尔停下来”对自己的作用;也可以写成散文,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偶尔停下来”的片段组合成一篇文章,但要注意中心明确、具体。构思时,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曾经拥有的这些小的发现、小的思考捕捉到作文中来,也可以对某一种生活现象做深入剖析,从而更好地揭示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萧亮飞

张晓林

①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②“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

③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

④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拌上蒜汁,然后吃掉

⑤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

⑥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

⑦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⑧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兜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

⑨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

⑩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

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

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烫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多了!

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

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我只要一朵!”

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

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

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

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1.本文主要写了与萧亮飞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作忽然风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说说第自然段有何作用。

4.阅读第自然段,概括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不知所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探索与美

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与艺术是很不相干的,二者南辕北辙。其实艺术创作和科学创造是有共性的,有共性就可以来比较。比较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就是科学和艺术的比较美学。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探索,探索与美也有密切关系。

②在科学领域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大爆炸、混沌等新的词句。直到不久前,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小似乎还只是哲学家的专利,但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到了六十年代,科学家直接得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察证据。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大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大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美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③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④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经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

⑤在回顾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有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展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无怪乎在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之后,对于眼前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温伯格这样写道:“很难理解这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更无法想象到现在的宇宙是从一个难以言传的陌生的早期状态演化而来,而又面临着无限冰冷的,或是炽热难耐的末日。宇宙越可理解,也就越索然无味。”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1.请简要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第②自然段划线句子主要用了那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谈谈你对第⑥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夜雨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以赐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A. 策之不其道 B. 物喜

C. 故临崩寄臣大事 D. 为师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文中所写的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能仰视    

见汉骑司马

非吾故人

④汉我头千金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关系变化过程填空。

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①___________,师徒心生嫌隙。→中计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②___________,师徒关系“破裂”→战黄袍怪救回师父,师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_,师徒关系再次“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师徒关系融合。

(2)名著选段

A爬上来,舐破窗纸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云床上。面前桌儿上烧着一炉好香,点着两枝画烛,朗朗诵经。A道:“这贼道却不是当死!”一踅踅过门边来,把手只一推,呀的两扇亮沅齐开。A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脑门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

选段中A是____________,A要砍死罗真人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