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作品阅读。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1)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

文学作品阅读。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1)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2)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3)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4)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 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5)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6)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7)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8)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9)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10)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写人记事散文,叙事之中往往蕴含作者强烈的情感。根据本文的阅读感受,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本文通过“卖豆浆的孩子”与妈妈为他打伞的孩子的_____,引发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卖豆浆的孩子的______

2.本文以叙述为主,但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多处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请品读下列两个句子,结合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2)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3.文章的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细读全文,联系阅读经验,结合内容谈谈对画线句的理解。

 

1. 比较(对比); 祝福 2.⑴反复运用“很熟练”,写出了小孩卖豆浆动作娴熟、老练,突出我的疑问与不解,为下文了解小孩的经历引发感慨的情节做铺垫。 ⑵“没有”“平添”两个词语写出卖豆浆的小孩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身上拥有一般孩子所没有的老练、坚强、勇气等高贵品质,突出我对他的欣赏与赞美。 3.示例:本该在父母呵护下幸福成长的孩子,过早担负起生活的责任,这是一种生活磨难,但这段经历也让他拥有同龄人所没有的坚强和勇气,将会帮助他成就将来的人生;一场疾病让史铁生成为残疾人,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坐在轮椅上思考人生,写出了《我与地坛》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绽放生命的精彩。童年时期的磨练,一定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因为家庭原因而不得不“卖豆浆”的孩子的期待和祝福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主题。联系全文分析,本文通过“卖豆浆的孩子”(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与妈妈为他打伞的孩子的对比,将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与卖豆浆的男孩那种艰辛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作者对当下社会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卖豆浆的孩子的祝福。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1)结合语境可知,“熟练”一词是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知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为下文了解小孩的经历引发感慨的情节做铺垫。(2)“没有”“平添”两个词语写出卖豆浆的小孩老练、坚强,突出作者的赞美。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段及上下文,并结合全文内容,甚至联系文章主旨做出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准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句的真正内涵。文章结尾写“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孩子通过卖豆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说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表达了对卖豆浆孩子的同情、赞美与祝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选择梁晓声的一个观点,加以阐述。

文学作品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 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梁晓声

 

查看答案

运用对偶句,能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后遂无问

(2)之不能尽其材

(3)子非鱼,知鱼之乐

(4)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

(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卖炭翁》中展现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和艰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的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1) 带着柳絮漫天飞舞,散发出淡淡的芬芳,(qìn)(2)人心脾。不知何时,花儿开始(diāo) (3)零,春已悄悄落下帷(mù) (4),树丛深处,传来阵阵蝉鸣,盛夏已悄然登上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