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方巧言智答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③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④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宴,元方之父。③《易》:《周易》,儒家经典之一。④放:放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臭如兰(____)
(2)客惭而退(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3.结合选文说说,陈元方的“巧言智答”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作者(人名)_______________,字晓岚,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
(2)棹数小舟(____)
(3)曳铁钯(____)
(4)湮于沙上(____)
3.寺僧、讲学家寻找石兽的具体方法分别错在哪里?
4.老河兵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5.以讲学家为代表的这类人在治学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和谐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誉为“绝唱”,刻石于山麓,激励后人要有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真实地写出了边关将士既想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矛盾情绪。
(8)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请让我来帮助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生命中任何的惊喜,幸运,收获,无一不是源自于日复一日的努力耕耘,纵使成功的姿态千万,努力和坚持必定是最土的那个先决条件。
(《中国青年报》2017年4月3日)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你知道长春曾经是伪满洲国的首都吗?你知道长春的人民大街原来叫斯大林大街?你知道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辆小轿车都是长春一汽生产的吗?……学校要开展以“牢记历史,爱我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为此次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和“活动三”。
活动一:组织“走进伪皇宫,铭记卖国耻”参观游览活动
活动二:
活动三:
(2)锦囊妙计:
同学们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抑制不住参与的热情。在准备参观伪皇宫之前,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如何做到平安出行,文明参观,请你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秋纹笑道;“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大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朵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他们知道,老太太素日不大同我说话的,有些不入他老人家的眼的。那日竞叫人拿几百钱给我,说我可怜见的,生的单柔。这可是再想不到的福气。几百钱是小事,难得这个脸面。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我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是又有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当着众人,太太自为又增了光,堵了众人的嘴。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
2.选文此情节中的老太太指的是______,太太指的是______。
3.选文此情节中宝玉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塑造宝玉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