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丰润 惊骇 根深谛固 不二法门
B. 鲜妍 遵循 画龙点晴 思贤若渴
C. 疏懒 摧残 歇斯底里 格物致知
D. 恁地 逞辩 郑重其事 黎明百姓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怨怅chàng 恪尽职守kè 持之以恒hén
B. 风骚sāo 停滞zhì 顿开茅塞sāi 强聒不舍guō
C. 旁骛wù 阴晦huì 不省人事shěng 孜孜不倦zī
D. 恣睢suī 褴褛lǚ 五行缺土xíng 前仆后继pū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那一次我真自豪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②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③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
(活动二: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艾叶清香扑鼻来。乙: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龙舟激越江上赛。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打了一顿,缚在营中,曰:“待我今夜出兵时,将来祭旗!”却暗使左右纵之去。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余众皆降。飞使人先报入徐州。玄德闻之,谓云长日:“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乃亲自出郭迎之。
飞曰:“哥哥道我躁暴,今日如何?”玄德日:“不用言语相激,如何肯使机谋!”飞大笑。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___。
2.张飞以刚烈勇猛著称,鲁莽暴躁,缺乏智谋,面对刘岱的蜷缩不出,猛张飞也略施小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飞是如何打败刘岱的?
3.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分析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张飞的勇猛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春的童话
——居京琐记
从维熙
①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的昂扬而欢快的歌声。
②说来像是一个童话: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18日,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般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俄罗斯文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因而我写作时,心态常有回到家乡故园之感。
③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之时,这两只小小歌手,给从大洋彼岸回国省亲的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我:“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我反问他俩:“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它叫蝈蝈。”他俩回答不知道,反正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是从娃儿时代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它们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细竹篾编成的笼子。记得,在临别北京飞回美国去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什么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的歌声带回美利坚。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因而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既没有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也没有将其掷进窗外的草丛,而是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进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祭祀吧!
④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过蝈蝈鸣叫之声,在寒冬降临北国京城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的蝈蝈。对比夏秋的蝈蝈来说,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一些,但鸣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先把整个的葫芦锯掉其头,再在葫芦上部加上盖;上盖要用钻头钻七个通气的圆孔,当葫芦被磨成一个工艺品之后,便让蝈蝈住进这避寒的窝里来了。老者让我十分感动,他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精制的两个蝈蝈葫芦,也一块送给了我。为了还情,我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
⑤“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上去看看……”
⑥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
⑦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可不是虫鸟贩子,我送给你的目的,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
⑧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这一刻,我才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全然在于增加我书斋内的乡野情致。中国古语中有“食之木瓜,谢之桃李”之礼仪,为了答谢老者之情,我把一盆杜鹃树送给了赠我蝈蝈的芳邻。——从此,这两个冬天的歌手。便在我的书斋里与我为伍了。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寒气逼人,我把它们放在暖气旁边,生怕严寒夺去它们的生命;当骄阳钻出云层时,我不忘把那两个宝葫芦,移位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分享阳光的温暖。我得到的回报则是,在我击电脑键盘时,除了让我的心态重返到童年之外,它们的高昂的歌声,常常让我想起古代史书中“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因而当我感受到精神疲惫时,它的歌声能让我忘却疲劳继续奋进。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⑨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
⑩他说:“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
⑪我说:“你猜猜。”
⑫“爷爷,我听出来了。”孙儿说,“好像……是……蝈蝈在叫。”
⑬我说:“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
⑭“中国冬天还有蝈蝈?”
⑮“有。”
⑯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
⑰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自中国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⑱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它孕育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育,让它们在冬季成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蜷曲(_____) (2)竹篾(_____) (3)祭祀(______) (4)惬意(______)
2.作者称自己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为“小小稚友”、“小小歌手”,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两种什么样的情感?
3.作者为安葬初夏养到冬至的两只蝈蝈颇费一番心思,因为“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从文中可看出这两只蝈蝈给作者一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5.作为对老者的答谢,作者先是“拿出几十元钱”,之后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最后“回赠一盆杜鹃树”。你认为其中哪一种做法更能体现“食之木瓜,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这种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6.作者称邻家老者为“芳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芳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7.作者说“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童话”的内容。文章题为“新春的童话”,请简要说明文题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