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拮据(jū) 嬉闹(xī) 懦夫(...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闹()    夫(luò)    斯底里(xiē

B. shì)    褴)    养(huàn)  前后继(

C. 然(wǎng)  停zhì)   词(dùn)    根深固(

D. 睢()     求(tān)   灌gài)    持之以héng

 

C 【解析】 A.懦夫(nuò)。B. 祭祀(sì)。D. 探求(tà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在你心中,父亲就是严厉,母亲就是啰嗦,老师就是“很坏”,同学就是“很抠”……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千帆阅尽,才发现原来他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

请以“原来你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查看答案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相:察看③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④绝:超过。⑤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⑥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4)日剧饮而归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

B. 予买田间        见发矢十中八九

C. 颖悟绝人        可远观不可亵玩也

D. 同游清泉寺    春冬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5.无论是与同为“闲人”的张怀民赏月,还是与同是“异人”的庞安常赏水,都流露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情感。请回答:甲乙两文分别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给材料二这则消息拟标题。

3.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4.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 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5.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画像

谢祺相

(1)他从没见过自己的母亲。

(2)母亲生他时难产,送到医院已昏迷不醒,医生告诉父亲,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当父亲艰难地说出保大人时,母亲突然醒了,用尽全身力气乞求医生和丈夫:“保孩子!”这是母亲最后说出的三个字,也成了对还没见面的他最博大的爱。

(3)他刚懂事时,也曾哭喊着要母亲,可看着奶奶流眼泪,父亲揉眼睛,便再也没有提过母亲。渐渐长大的他,每天都在想,母亲是什么样子呢?父亲再婚后,他对母亲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可是翻遍家里每个地方,也没有找到母亲的照片。母亲竟连张遗像也没有留下来,为此,他陷入极度的难过与恐慌之中。后来,内心慢慢平息之后,他决定根据想象把母亲的模样画出来。

(4)从来没有见过的母亲怎么画呢?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他和外婆来往并不多。但是他想,母亲是外婆的女儿,怎么说也应该跟外婆有些相像吧!外婆脸部的轮廓很柔和,于是,他把母亲的脸型画成外婆的鹅蛋脸。但是,眼睛眉毛鼻子嘴巴呢?他想起奶奶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好,小时候讲故事给自己听,唱儿歌哄自己睡觉,奶奶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嘴巴,那是天下最温情的嘴巴,于是他把奶奶的嘴巴画了上去。他每天面对的继母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虽然心中还有些抵触,但每次见到继母怜爱的眼神,心中会生出一股暖意,于是,他将继母的眼睛画了上去。

(5)画好眼睛嘴巴以后,他停了好长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这幅画像。不久,他考上市里最好的中学,和小学班主任老师告别的时候,老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泪珠挂在鼻子两旁,鼻翼不停地扇动着,那一刻,他也很感动,非常感激自己敬爱的老师。回去后。他按照老师的鼻子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暑假,他经常去一个同学家玩,那个同学的母亲对他特别好,经常做好吃的留他吃饭。同学母亲能说会道,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眉毛,弯弯的,随着讲话一跳一跳,好像会跳舞。于是,他把同学母亲的眉毛画在母亲的画像上。此时,只差耳朵和头发了。那天他坐公交车回家,车到半途,开车的女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然后下车把路边一位跌倒的老人搀扶起来,还顺带送到医院。女司机面对满车人的劝阻和担忧,似乎充耳不闻,坚持着自己的友善行为。回到家后,他把女司机的耳朵画给了母亲。他又想起了有一次                             。他又把她的发型画给了母亲,他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母亲的。

(6)画像画好以后,他一直珍藏着,没事偷偷拿出来看。许多次,他想拿给奶奶和父亲看,想问他们母亲是不是这个样子,可他又没有勇气,害怕奶奶和父亲摇头。许多年后,他有次巧遇母亲的一位同学,她还保留着当年的毕业照,当她指着照片中的母亲给他看时,他惊呆了。

(7)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

1.文中的母亲汇集了众多女性的美好品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2.第(1)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3.赏析第(3)段划线的句子。

4.请在文章划线处补写一段话。要求:与上下文相契合,100字左右。

5.文章末尾说:“照片中的母亲,和他所画的一模一样。”你觉得这是一个巧合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