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眨眼就错过最精彩的瞬间。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二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D.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 【解析】 C.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不合语境。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i)   发(pān)   羞愧    粗制滥造

B.息(bǐng)  黑(yǒu)   沉鳞    杳无消息

C.留(zhì)   素湍tuān)   宽恕    单精竭虑

D.烂漫(màn)  不xùn)   缥碧    振耳欲聋

 

查看答案

题目:没错,我很喜欢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严禁抄袭。

 

查看答案

    母亲的背影

欧阳国

12岁,我念小四年级的样子,春节刚过,父亲就拾起行囊,要到外地去务工了。

母亲从小有胃病,痛到极处,她时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断呻吟,双手捂住肚子,嘴里不停地打饱嗝。母亲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村庄,何况自己一身病痛。但,我和弟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念书。家里几亩地养家糊口可以,但要送出两个大学生是不可能的。父亲决定出外打工,母亲执意要一起去,父亲不同意。他们吵了起来,到了摔破碗筷的地步。父亲妥协了。

父母第一次外出的那个早晨,母亲两眼通红,脸色苍白,唯独头发梳理得好看,后脑勺翘起橡皮筋扎好的黑发。母亲左肩挎着大包,右手提着小包,含泪离乡。年还没过完的村庄,炮仗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我和弟弟一路跟着父母,弟弟不听话,死也不愿意父母离开,最后索性在村子的黄泥巴路上打起滚来,被外婆强行抱回家。

我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走几步她就转过头来看看我。母亲说,回去吧!但我还是走了几百米。母亲又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开始有些哽咽了。我又送了父母一里多远,母亲转过头来说,回去吧!她哭出声来。我站着不动,母亲转头跟在父亲后面。我含泪望着母亲背影越来越远……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从农村娃到大学生,再到留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我兄弟俩在父母的背影中一年又一年成长。

最难忘的是,在浙江义乌,我偶遇母亲的一次背影。

那年,父母没有回家过春节,高考后,我去看望离别一年半的父母,就直接找到了母亲的厂子。当时,母亲左手正拿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右手扭着水龙头,弯着腰,嘴对准水龙头喝水。见到我,母亲显然有点不知所措,她转过头看见我,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慌。她连忙解释道:“馒头干得要死,没水冲冲,根本没法咽下去。”

“让妈看看你。高了,高多了,还是那么瘦,东西吃到哪里了。”母亲有意转移话题,她把剩下的半个馒头咽了下去。我望着背稍微佝偻的母亲,头发早已花白,额头的皱纹也显而易见,母亲老了,我突然感觉她老了。我放下行李,借口到卫生间去一趟,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这就是我的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她老得如此突然,仿佛转眼之间的,毫无告知似的。

现在,我每天行走在城市里,上班下班,时常想起乡下的母亲。特别是母亲那飘着白发,躬身向前的背影,令我永生难忘。

(选自《散文选刊》)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4次,但作者重点描写了两次母亲的背影,请参照事例,描绘母亲的两次背影?

示例:父亲艰难穿越铁道的背影

2.请赏析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我望着背稍微佝偻的母亲,头发早已花白,额头的皱纹也显而易见,母亲老了,我突然感觉她老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我放下行李,借口到卫生间去一趟,还没来得及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写一段心理描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泪水中收获力量

新华社记者   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文章标题为“泪水中收获力量”,阅读全文,说说我们从泪水中收获到什么?

2.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查看答案

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讲诚信故事)请写一个历史上著名诚信故事的名称:   

(2)(积累名言)请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名句:   

(3)(评说诚信)

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

(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