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李明同学一年来的阅读字数大约是100万字左右。
C.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千米,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D.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下列句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座座小山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唤醒。
C.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__)
烘脱 酝酿 人声顶沸 人迹罕至
棱镜 遮弊 疲倦不堪 浑为一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淅沥/莅临 草垛/跺脚 瘫痪/沙滩
B.匿笑/静谧 霎时/刹那 粗犷/空旷
C.争执/执着 捡起/检查 碣石/轻捷
D.徘徊/排球 心绪/记叙 干涩/吝啬
每个人心中都有值得珍藏的东西,或许是一份真挚的友情,或许是一个影响你的人,或许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请你用深情的笔触真实记录你心中的“宝藏”,以“我心中的宝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老汪栗子》,完成小题:
老汪栗子
①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江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粟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粟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粟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请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野栗→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