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教诲 佃(diàn)农 眼花缭乱 翘(qiáo)首而望
B.溃退 悄(qiǎo)然 正襟危坐 刀剑入鞘(qiào)
C.仲裁 请(jié)责 为富不仁 深恶(wù)痛疾
D.业己 炽(chì)热 摧枯拉朽 屏(pǐng)息敛声
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选取一个侧面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不得抄袭或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4)其中书写分5分,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一种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请谈一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3.请你根据自己对第⑤段的理解,为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印证本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A 。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B 。
⑤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⑥ C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⑦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⑧ D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⑨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⑩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文章第⑦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3.“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文中A、B、C、D哪个地方最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4.写“母亲”的角度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曹刿论战》)
(乙)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④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原:原国;②裹:携带;③金:锣;④卫:卫国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3)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
(4)左右谏曰 谏: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列子·愚公移山》)
C.孔子闻而记之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4.你如何看待(乙)文中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甲)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乙)行香子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①,鹭点烟汀②。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①藻(zǎo)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②烟汀(tīng):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③严陵:东汉人,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
1.对这两首词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上阕 “绕”“满”二字显见春意之浓,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下阕“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啼”“舞”“忙”三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春的生命活力。
B.(甲)运用白描的手法,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表达出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清高情怀。
C.(乙)“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描写了小舟的轻快,如惊飞的鸿雁一样掠过水面,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轻松与惬意。
D.(乙)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2.两首词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