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的词。

⑴蒙以军中多务。

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称谓,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的一项是

A.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答曰:“待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4.孙权劝吕蒙学习,感情真挚,心情急切,请从孙权“劝”的语气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5.《资治通鉴》叙事生动,人物鲜活。《孙权劝学》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三个人,你最欣赏谁?请说说理由。

 

1.⑴推脱 ⑵只,只是 ⑶不再是 2.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⑵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3.B 4.“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两句为祈使、感叹语气,“劝”的感情真挚、强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陈述语气,舒缓平和,语重心长。“孰若孤?”反问语气,言出由衷,以身示范,心情急切。(能答对两种语气,略作品析,意思到即可。) 5.示例:欣赏孙权。理由:孙权身为一方霸主,能够立足长远,以身作则,引导下属吕蒙读书学习,让其成为文武全才;而且孙权“劝学”有方,恩威并用,感情真挚,效果良好。(意思到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古今异义词,推脱; 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句意: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但:古今异义词,只,只是;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句意: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非复:不再是。 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重点词: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点词:三日:几天;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句意:与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3.考查文化常识文言称谓的掌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故选B。 4.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文意,找到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从语气特点分析。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运用反问语气,接着孙权摆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对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进行分析,选择一个你最欣赏的,并说明理由。如: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在鲁肃“与蒙议论”他指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 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惜才敬才的英雄,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蒙乃始就学”,吕蒙知错能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见吕蒙的坦诚好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⑴啊!黄河!你是____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 _________,在你的身边扮演!(光未然《黄河颂》)

⑵“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上下句子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这种文言现象叫作“互文”。

⑶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翁曰:“无他,_____________。”问答简明,人物鲜活。

⑷“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琴孤人不独,月人相伴,情趣盎然;“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笛飞人未眠,以声写静,赤子情远。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场景感人,绝贯古今,一“报”字,游子家国情怀尽在不言中;“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草木有情,拟人生动,一“斗”字,诗人惜春之意寄托于花草间。

 

查看答案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相关活动。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个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1.活动一:仿评点,做批注。

下面文字摘自《金圣叹批评〈水浒传〉》。请仿照(  )中金圣叹的评点,任选一处,自定角度,也给《骆驼祥子》选段,拟写一两句批注语。

提示:先写出被批注的句子,再写批注语,“批注语”放在()内。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虎。)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神妙之笔,灯下读之,火光如豆,变成绿色。)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人。○二闪。)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百忙中自注一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虎。)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人。○三闪。)

2.活动二:读经典,品语言

《骆驼祥子》富有“京味儿”:老北京独特的地域人文、风俗人情、地方口语等。请结合上面选段中具体词语,赏析老舍的“京味儿”语言。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谈着话。③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④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⑤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⑦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⑦⑥④③①②⑤

B.⑥①④③②⑤⑦

C.⑥④③⑤①②⑦

D.①④⑥③②⑤⑦

 

查看答案

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虽然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更具有普通人的平凡和朴实,他的这一特点,《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两文都有体现。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一句用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资治通鉴》为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木兰诗》属南朝民歌。虽体裁不同,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啾啾”是拟声词,模拟战马的鸣叫声,如闻其声,生动传神。

 

查看答案

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lán)    友(zhì)   家喻户晓    微不足道

B.育()    恶(zèng)  契而不舍    不可捉摸

C.咀嚼(jué)   问(jié)    酣然入梦    气冲斗牛

D.)    丰ráo)   大庭广众    深恶痛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