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⑸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⑺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⑼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⑽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⑾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⑿他只说:“我不吃。”

⒀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⒁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⒃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⒅“早埋了。”

⒆“呀,他什么时候……”

⒇“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21)我没再多问。

(22)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章语言平白朴实,毫不矫饰,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一语言特色。

2.第⑷段划线句子,简笔勾勒,景象鲜活,作用突出,请加以品析。

3.第⑻段划线句子对“老王”的刻画可谓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人物刻画的手法之妙。

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认为作者“愧怍”的是什么?

 

1.例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一句,平白如话,娓娓道来,简洁明了,毫不修饰。再如“田螺眼”“大鸡蛋”“早埋了”等词语,平俗朴实,口语浓郁,极富生活意味,显示出杨绛文学大家的语言功力。(能够结合词句,略作赏析,意思到即可。) 2.简短三两句,勾勒出一处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和塌败的小屋,交待了老王的住处,映衬了老王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反衬了老王憨厚、朴实而平实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3..⑴直接描写。“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刻画了老王病重、身体僵直、无法曲身的形象;⑵比较手法。“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通过和“往常”比较,凸显了老王身体的“僵”“瘦”;⑶修辞手法。“他简直像,打上一棍就能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已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的状况。(能答对2个方面,赏析意思到即可。) 4.⑴对老王关心、照顾不够。⑵误解了老王的好意,拿钱“侮辱”老王。等等。 【解析】 1.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语言赏析的方向。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①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②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③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④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文章语言平白朴实,毫不矫饰,平淡之中处处见精心,如:了他在去世前的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一事,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简简单单却意味无穷。刻画出了老王是一个老实巴交、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不善言辞的人力车夫的形象。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处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和塌败的小屋,突出老王的住处简陋,居住条件差,衬托了老王生活境况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阅读文章找到人物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直僵僵地镶嵌”动作描写,也是对老王的直接描写了,刻画了老王病重,身体极其虚弱,“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外貌描写,“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中带有夸张成分,突出了老王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并有力地表现了他到这时仍旧关心别人的纯朴忠厚的品质。 4.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联系全文理解。文中写到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写老王病重为我上门总鸡蛋、香油,第14自然度“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第16自然段“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写我后悔对老王病重送香油,鸡蛋时只顾给他钱,却疏忽了对他对病情的问候和照顾,误解了老王的好意,还用“钱”来侮辱他,这使得我对他产生愧怍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的词。

⑴蒙以军中多务。

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称谓,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的一项是

A.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答曰:“待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4.孙权劝吕蒙学习,感情真挚,心情急切,请从孙权“劝”的语气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5.《资治通鉴》叙事生动,人物鲜活。《孙权劝学》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三个人,你最欣赏谁?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默写。

⑴啊!黄河!你是________!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 _________,在你的身边扮演!(光未然《黄河颂》)

⑵“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上下句子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这种文言现象叫作“互文”。

⑶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翁曰:“无他,_____________。”问答简明,人物鲜活。

⑷“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琴孤人不独,月人相伴,情趣盎然;“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笛飞人未眠,以声写静,赤子情远。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场景感人,绝贯古今,一“报”字,游子家国情怀尽在不言中;“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草木有情,拟人生动,一“斗”字,诗人惜春之意寄托于花草间。

 

查看答案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相关活动。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个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1.活动一:仿评点,做批注。

下面文字摘自《金圣叹批评〈水浒传〉》。请仿照(  )中金圣叹的评点,任选一处,自定角度,也给《骆驼祥子》选段,拟写一两句批注语。

提示:先写出被批注的句子,再写批注语,“批注语”放在()内。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虎。)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神妙之笔,灯下读之,火光如豆,变成绿色。)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人。○二闪。)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百忙中自注一句。)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虎。)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人。○三闪。)

2.活动二:读经典,品语言

《骆驼祥子》富有“京味儿”:老北京独特的地域人文、风俗人情、地方口语等。请结合上面选段中具体词语,赏析老舍的“京味儿”语言。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原文,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谈着话。③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④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⑤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⑥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⑦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A.⑦⑥④③①②⑤

B.⑥①④③②⑤⑦

C.⑥④③⑤①②⑦

D.①④⑥③②⑤⑦

 

查看答案

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虽然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但更具有普通人的平凡和朴实,他的这一特点,《回忆鲁迅先生》和《阿长与〈山海经〉》两文都有体现。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一句用排比抒情,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资治通鉴》为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木兰诗》属南朝民歌。虽体裁不同,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啾啾”是拟声词,模拟战马的鸣叫声,如闻其声,生动传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