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交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七(4)班学生积极参与,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开场白:请给本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2.温故知新:联系《陈太丘与友期行》,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与人交往方面的启示
3.交友之道: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交友的名言和故事,请各写出两个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人交友:
鲁迅先生的_________《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追叙了与友人_________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交往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这位友人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深切同情和悼念。
5.话题辩论:现在网络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人喜欢在网上交友,也有人不赞成在网上交友,到底谁是谁非,请走进“网上交友利弊谈”辩论赛。请针对反方辩友的辩词,围绕己方观点进行反驳。
反方观点: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理由: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办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我们无法知道网络另一端的真实情况,很难判断感情的真伪,这给网上行骗创造了机会。在与网友交流的过程中,对方看似很在意,其实你的真诚倾吐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你表面得到了安慰,其实就像刺猬一样将自己最致命的弱点告诉给了来历不明的人,这只会增加你的危险性,所以说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正方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时光在碾转间开启未知的幸福。就让生活带上诗情画意,别将生活描画成颠pèi流离。转角处的机遇,也许,正在悄然着地丰盈着,等待着坚定的脚步到来,等待着跋涉过艰难险阻的疲bèi的步履。我一直坚信,人生的路上,只要坚定地走着,就会遇见美好明媚的风景。阳光会驱赶风雨,晨曦会代替黑夜,一轮彩虹,会在风雨后挂满生命的天空。芳草依依,山花浪漫,别停下前行的步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颠pèi(__________)流离 疲bèi(__________) 晨曦(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芳草依依”中“依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7)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8)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牵挂和关切。(李白《闻王昌龄左牵龙标遥有此寄》)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照片是永恒的瞬间,是精彩的定格,是感情的凭证,是生命的缩影……你的哪一张照片最令你难忘呢?那其中一定珍藏着一段特殊的记忆吧。
请以“藏在照片里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①要有具体事件,尝试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②书写认真,写楷体字,卷面整洁;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衔着春光飞来
⑴开春了,布谷鸟叫着,农人开始插秧播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鸟儿仿佛季节的时钟。
⑵小时候,我们把燕子当作家鸟,它们生长在每家每户的堂屋里,与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一点不认生,知道农家的茅草房子就是它们的家。
⑶燕子们挑选中意的人家筑巢——和善积德、代代忠厚。燕子们认准了这一家,年年晚秋去了南方,到了柳芽萌动之时,它们依然会回到这里。
⑷建燕子窝是很费工夫的事,它们从河边或者池塘边,一口口衔来稠稀适中的黄泥。一个春天,一口口的泥层层叠叠得粘在一起,燕子窝就垒成了。燕子窝也是一件艺术品,它们形态各异,是美的建筑。不知不觉,几只燕子就从窝里伸出了头来,叽叽喳喳的,等着爸爸妈妈啄来吃食,它们一个个永远吃不饱的样子,也像我们小时候腋窝底下永远夹着一个煎饼一样,边玩游戏边咬一口。
⑸奶奶是非常和善的人,对家中的燕子窝自然十分呵护。受奶奶影响,不用她说,我们也从来不会去捣燕子窝。年年春天,我们都盼着燕子们回来,燕子们叽叽喳喳叫时,我们四五个孩子也是叽叽喳喳地围着桌子吃饭,一碗粥、一张煎饼、一盘素炒土豆丝或者素炒萝卜丝、一碟小咸菜,我们吃得香喷喷的。燕子也似乎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等有一天,那些燕子不再叽叽喳喳了,那就是一窝燕子长大了,它们一只只飞出去,去另一个屋檐下做窝。
⑹奶奶会说,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像燕子一样,都飞到远方去。那时候我们还不能理解奶奶说的远方在哪里,也不会放在心上。然而,当我们一个个长大,真的都离开了家——大哥到百余里外的地方上班,二哥、我和弟弟都走上从戎的道路,到了千里在外,这才忆起奶奶的话。
⑺雏燕们在窝里有时候也争来争去,不小心就会挤下来一个,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用根木棍把燕子送回窝里。它们离开窝,也像我们跑远了找不到家,等着奶奶或者母亲唤我们的小名,这才恍然从忘了时间的游戏里抬起头,赶紧往家里跑。
⑻燕子们起得早,勤劳人家也有早起的习惯。奶奶早起先去菜园里采来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父亲早早起来提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母亲是三更半夜就起来了,她要先摊完一盆玉米或者地瓜糊子的煎饼,然后还不能耽误天亮去生产队里上工……人勤春早,只有在这样的人家,你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日子贫苦却津津有味,一点也感觉不到物质匮乏的焦虑。奶奶的和善、父亲的宽厚、母亲的勤劳都是遗传到我们身上的最好的品质。
⑼燕子们也是在晨光里出门,或是筑巢,或是去为雏燕们逮蚂蚱等昆虫,它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劳作,才能维系一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⑽燕子们出门,我们几个孩子也会背着书包开始去上学。在熹微的晨光里,我们高声朗读,每一篇文章都背得滚瓜烂熟,偶尔扭头看看窗外,电线上的燕子也排成了一队,叽叽喳喳上早课一般。
⑾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家懒惰,晚起床,早睡觉,燕子从南方回来时,就不在那一家做窝了。还有的人家,嫌弃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一竿子把燕子窝给捣了。它们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人家再也没有燕子来住。大概是因为没有燕子早晨催促着起床,一家子人也越来越懒,日子过得越发不如人意。
⑿一户人家的家风和性情,燕子是能感受到的。
⒀如今我生活在城里三十多年了,见到的燕子越来越少。去年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去北京门头沟采访一位做古建修复工程的企业家,他的公司也是古建的设计,二楼的走廊是开放的,雕梁画栋的梁椽间,他给钉上了一些木板,为了方便燕子做窝。那三五十个燕子窝里,有的是一对在里面,更多的是三五只六七只雏燕在伸着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老家。他说,燕子都是有记忆的,它们也在寻找祖先居住的老屋,或是那些貌似古老的建筑,而后安下它们的家。
⒁此时,又是一个春天来了,燕子们又要回到北方了,伴着桃花杏花的盛开。我记起多年前诗人苗得雨的诗句:“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小燕儿,衔着春光飞来。”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3月22日 15版)
1.有人说,文章的标题富有诗情画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2.咏物抒情(或托物寄意,或以物喻人)是本文最大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文章这一特点的理解。
3.选文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第⑻段划线句子议论、抒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品析。
4.品析选文第⑹段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划线句子,赏析“奶奶们”的语言魅力。
(链接)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⑸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⑺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⑼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⑽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⑾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⑿他只说:“我不吃。”
⒀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⒁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⒃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⒅“早埋了。”
⒆“呀,他什么时候……”
⒇“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21)我没再多问。
(22)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章语言平白朴实,毫不矫饰,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一语言特色。
2.第⑷段划线句子,简笔勾勒,景象鲜活,作用突出,请加以品析。
3.第⑻段划线句子对“老王”的刻画可谓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人物刻画的手法之妙。
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认为作者“愧怍”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