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D.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古诗文名句积累。
①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④化用前人诗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是古人创作时的常用方法。苏东坡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才有了《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才有了《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诸葛亮自比;陆游《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⑥被誉为“山海水城”的台州越来越有魅力。山者静而定,宽而仁。海,容而博,怀而阔。古诗中有很多写有海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立志当然要高远,所以要找一座高山去敬仰pān登;立志又往往失于虚空,所以还要找一座幽谷去承载容纳。谦虚虔诚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说到底,它是一种“自知之明”,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miǎo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的合一。于是法天行jiàn,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不可逾”。
——朱光潜《温和的修养》
(1)加点字“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A.zǎi B.zài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ān)____________ 登 (miǎo)__________小 天行(jiàn)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1)_________;(2)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作文
无论时光如何荏苒,总有一些东西在我们心底从未改变,比如对亲人的牵挂,对春天的渴盼,对心中真善美的坚持,对远方的憧憬……
请以“未曾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怯懦
安宁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⑧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⑨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⑩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阅读材料 | 主要事件 |
开端(北京) |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
发展(“话吧”) | ________ |
高潮(礼堂) | ________ |
2.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②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