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的任务。
(1)雨果说:“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他作品中的一句名言。
(3)著名学者周海中说:“他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语言大师;就个人而言,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和贡献无人可比。”
上面材料中提到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下列句子中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D.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古诗文名句积累。
①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④化用前人诗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是古人创作时的常用方法。苏东坡化用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才有了《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化用了《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才有了《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诸葛亮自比;陆游《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
⑥被誉为“山海水城”的台州越来越有魅力。山者静而定,宽而仁。海,容而博,怀而阔。古诗中有很多写有海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立志当然要高远,所以要找一座高山去敬仰pān登;立志又往往失于虚空,所以还要找一座幽谷去承载容纳。谦虚虔诚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说到底,它是一种“自知之明”,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miǎo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的合一。于是法天行jiàn,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不可逾”。
——朱光潜《温和的修养》
(1)加点字“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
A.zǎi B.zài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ān)____________ 登 (miǎo)__________小 天行(jiàn)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1)_________;(2)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作文
无论时光如何荏苒,总有一些东西在我们心底从未改变,比如对亲人的牵挂,对春天的渴盼,对心中真善美的坚持,对远方的憧憬……
请以“未曾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