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
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退缩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才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⑷请认真书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2.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3.第⑥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⑧段中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5.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 而用《合欢树》为题?
阅读于石的《余爱绕梁》,完成下面小题。
余爱绕梁
古保祥
公交站牌前,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拎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刚刚抢购的鸡蛋。鸡蛋价格飞涨,柴米油盐、一丝一毫都需要精打细算。
人多手杂,不知是谁的手,猛地碰到了袋子,鸡蛋落在地上,碎了一地,蛋清蛋黄,淌了出来。公交车呼啸而去,老妇人满脸焦急痛惜,嘴里嘟囔着,想想一周的生活费,禁不住骂了出来。
站牌旁边有一个小摊,卖鸡蛋饼的,一个小姑娘,正在帮母亲摊饼,听见声音赶了过来,手中端着一个碗,顾不了许多了,蹲下就抢救鸡蛋,妇人道:“鸡蛋都碎了,算了。”小姑娘没吭声,手下也没停,小心翼翼地,将每个破碎的鸡蛋捧了起来,将蛋清蛋黄倒进碗里。
这样的烟火人家,才知道日子的金贵,成全她吧,妇人叹了口气,不再阻拦姑娘,自顾坐在站牌旁边出神,等着下一班公交车。
除了忙活的小姑娘,周围人对碎了一地的鸡蛋都熟视无睹,一男一女正处于恋爱期,漠然地瞥了小姑娘一眼,依然搂在一起,在他们的眼里,那一地碎鸡蛋恐怕是大煞风景吧。
花费了约10分钟时间,小姑娘将抢救出的一大碗的生鸡蛋汤端给了一旁坐着的妇人,妇人一愣,这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替自己收拾的。
妇人道:“不要了,你们用吧。”
小姑娘一脸青涩,许是某个学校的学生,趁周日休息帮母亲的忙,她回过头去看母亲,母亲冲着她点点头,小姑娘忙不迭地端着鸡蛋跑了过去。
车马上进站了,妇人准备上车,仍然没有摆脱刚才的懊丧。这时,[A]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妇人好半天才回过味来,但人已经在车上了,随即满脸感动,将手伸出车窗来,冲着母女俩频频摆手致意。
[B]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站在公交站牌前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刚刚经历了失业的苦闷,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阳光就这样毫无保留地撒进了心间。
这对母女生活一定很拮据,或者正在为孩子未来的学费与一家人的生活费挣扎,不然,不会冒着严寒,在冬天的黄昏里,筹划着明天。本来已经破碎的鸡蛋,若任人踩踏,便是一地污泥,但小姑娘却用那双美好的手,将它变成可贵的食材。
我看到她们把那碗捡来的鸡蛋放在一边,一直没有动,仍用新打的鸡蛋摊饼,可能是要留着自己吃。我走了过去,示意她们,用刚才破碎的鸡蛋为我摊饼,那味道,我想会更加喷香可口。
后面,有很多人也陆续围拢过来,有一种口碑,小到极致,却深入人心。
我知道,自己接下来,不会再为明天的牛奶面包而焦虑万分了,因为,那黄灿灿、热腾腾的鸡蛋饼的温度一直会保存在我的记忆中。
1.阅读全文,补全内容。
老妇人的鸡蛋被人碰碎——(_______)——(_______)——“我”要求吃碎鸡蛋摊的饼子。
2.品读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试赏析加点词。
[A]小姑娘却跑了过来,手中举着10块钱,硬生生地,由不得人拒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妇人的手中。
[B]刚才的所有不快一下都烟消云散了,老妇人记住了一个孩子的善良,虽然损失了不少鸡蛋,但她心里却觉得熨帖。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小姑娘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4.文章最后两段有何用意?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完成下列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
游人尚稀______________
(4)尝秋夜坐钓月矶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时闻风铎 不闻爷娘唤女声
D.月色甚美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5.苏轼通过_____________修辞来描写承天寺的夜色,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首诗中的“衔”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