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谷煜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谷煜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有删改)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

4.在第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1. ①“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 ②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2.①“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而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②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盼。 3. 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 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表现了“我”期待的心情。 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 示例五: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 4.“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力量。 5.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 【解析】 1.试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对应的段落,采用“人+事”的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文章的3~5段的内容可概括为“我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文章的11~16段内容可概括为“父亲为我制作书架”。据此填写作答。 2.试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事件以及句子内容来分析。依据“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妈妈是在听了我自制的“小书架”之后有了这样的表现,表现出妈妈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她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法满足我的小小要求而内疚,所以眼里有了泪花(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题目要求写出两条批注,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中“看见了,看见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书架”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仿佛”一词又使用了虚写的方法等,表现我希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任意选择两个角度分别赏析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4.试题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类试题,一般找到叙写的角度,结合前后内容来分析作答。结合第3段和16段内容来看,父亲给“我”做的新“书架”与“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极其相像,称其为“久违的老友”。从第18段写书“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再从书架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书架又给“我”以精神力量,所以称其为“我的长者”。据此整理出答案。 5.试题本题是主观性试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一个陪伴你成长的物品,如“书籍”“台灯”“钢笔”“书桌”等,表现它对你成长的作用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用足趴地。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2)以诱敌_________

(3)狼闻四_________

(4)既而奄奄僵卧  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眈眈相向/乃悟狼假寐

D.一狼径去/数十步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 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①啭:鸟婉转地叫  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  ③向:在

1.请用生动形象语言描绘本诗的前两句?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追求?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  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就此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形,描写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B.《二十四孝图》主要写了作者阅读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们应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发扬《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精神。

C.《五猖会》描述了“我”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通过写“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有压抑和摧残。

D.《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形,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表达了对这些人故弄玄虚、庸鄙无耻的痛恨之情。

(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那行者掣了铁棒,喝声叫“拿了!”此时八戒抖擞精神,那怪败下阵去。行者道:“莫饶他!务要赶上!”他两个轮钉钯,举铁棒,赶下山来。那怪慌了手脚,使个金蝉脱壳计,打个滚,现了原身,依然是一只猛虎。行者与八戒那里肯舍,赶着那虎,定要除根。那怪见他赶得至近,却又抠着胸膛,剥下皮来,苫盖在那卧虎石上,脱真身,化一阵狂风,径回路口。路口上那师父正念《多心经》,被他一把拿住,驾长风摄将去了

“金蝉脱壳”是中国古代战争经常用到的一种计谋。《西游记》中有一妖怪与孙悟空、猪八戒打斗时就使用了这一计谋。金蝉脱壳的含义是什么?你能简要地把这故事写出来吗?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桑榆非晚。

(2)言者无罪,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察今则可以知古。

(4)油蛉在这里低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似。

(8)《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