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侯,只是事情多,不...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侯,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摘自《读者》)

1.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

2.“可我岀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①“我”每打喷嚏,母亲总是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②母亲坐在床头上看“我”伏案写作,劝“我”休息。③母亲经常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ト。④“我”出远门,母亲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 2.“啰啰嗦嗦”指说话繁复,不利索。这里指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反复叮咛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3.作者在太湿太热的夏天,每晚梦里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母亲在乡下的新住处是清凉的,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但在作者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不管做什么事,依然想着母亲。 4.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尽孝就是:少让父母操心,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解析】 1.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文中记事是概括叙事,因此要注意抓住表明时间的词来找出事件,抓主要素来概括。结合原文“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归纳答案。 2.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首先解释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该词的语境义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啰啰嗦嗦”本义:说话繁复,不利索。语境义:母亲对“我”出远门不放心。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3.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作者的行动和心理上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作者“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是写想着给母亲换个新空调,“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是写在心目中母亲仍然活着。“每晚梦里”是写作者写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4.考查内容理解。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谈感想。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要理解父母对儿女成长的意义及尽孝的内涵,并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尽孝的具体做法即可。例如:中学生的尽孝更多的是体现在认真学习,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放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中石兽

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河干

(2)山门于河

(3)十余岁

(4)尔辈不能物理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笑曰 B.当求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 D.其反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而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

甲骨文、篆书、隶书。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三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只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⑤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