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

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中加点词“仅”“竟然”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第⑥段中提到:“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增加人生的厚度”。

 

1.“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2.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接着以老驴拉磨为例和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论述了“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再列举《兰亭序》的事例,强调重复中要有变化、创新,最后再次点明观点:“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3.不能删去。“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善于“折叠”自己,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面对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挑战的勇气,坚持磨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获得成功的硕果。 【解析】 1.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并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是从“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四个诗词歌赋来阐述“折叠”的内涵,从而论述了“善于‘折叠’自己,才能成就精彩人生”这一观点。 2.试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③段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的观点;接着以老驴拉磨为例和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运用事实和道理论据,阐述了“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又用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事例,强调重复中要有变化、创新;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试题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语句“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中的“仅”在于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极低,“竟然”表明结果出乎意料,强调了反复尝试的重要性。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如果删去,则没有这样的论述效果,“仅”和“竟然”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是不能删去的。 4.试题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依据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实现“增加人生的厚度”的方法即可。可以从不断丰富自己,善于思考、探索和创新,要勇于战胜困难,最终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的角度来拟写作答。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qiān 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绮绣

②一见能诵

③喜从滑稽酒者

不如曩时十一二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若神人       秦王怫

B.其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

C.乃和         聪明衰耗

D.此自放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用斜线为下列句子断句,限三处。

每  阅  一  事  必  寻  绎  数  终  掩  卷  茫  然  辄  复  不  省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⑵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初中三年,转瞬即逝。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 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往昔欢乐在眼前;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探究材料)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 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 他整整奋斗了 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 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阅读下列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人物姓名。

A披挂,拴束了弓箭,绰枪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枪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当;见A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A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着枪,那三五十人都两摆在厅前……A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

选段中A是谁(人名)?选段中A搜人其实是为了什么?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话说余大先生葬了父母之后,和二先生商议,要到南京去谢谢A;又因银子用完了,顺便就可以寻馆。收拾行李,别了二先生,过江到A河房里。A问了这场官事,余大先生细细说了。A不胜叹息。正在河房里闲话,外面传进来,有仪征汤大老爷来拜。余大先生问是那一位,A道:“便是请表兄做馆的了,不妨就会他一会。”正说着,汤镇台进来,叙礼坐下。汤镇台道:“A先生,前在虞老先生斋中得接光仪,不觉鄙吝顿消,随即登堂,不得相值,又悬我一日之思。此位老先生尊姓?”A道:“这便是家表兄余有达,老伯去岁曾要相约做馆的。”镇台大喜道:“今日无意中又晤一位高贤,真为幸事。”从新作揖坐下。余大先生道:“老先生功在社稷,今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功,真古名将风度。”汤镇台道:“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余大先生道:“这个,朝野自有定论,老先生也不必过谦了。”A道:“老伯此番来京贵干?现寓何处?”汤镇台道:“家居无事,偶尔来京,借此会会诸位高贤。敝寓在承恩寺。弟就要去拜虞博士并庄征君贤竹林。”吃过茶,辞别出来。余大先生同A送了上轿。余大先生暂寓A河房。

①余大先生到南京拜访A,汤大老爷拜会诸位高贤,时值节日,庄征君提议聚会。请问:A是谁?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②时值什么节日,依照习俗他们举行了什么聚会?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类是像彗星或流星一样,在黑夜的星空一闪,留下了短暂而眩目的光辉。

②两种创作的价值无分高下,只是前者较需要深沉的心灵,后者则较需要飞扬的才气。

③这类作品特别需要灵感,也让我们在一时之间洗涤了心灵。

④这类创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巨大而深刻的作品。

⑤我时常想,创作的生命可以分成两类。

⑥一类是像恒星或行星一样,发散出永久而稳定的光芒。

A. ⑤⑥④①③② B. ⑥③①④⑤② C. ⑤①③⑥④② D. ①③⑥④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