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和秋相遇在莫斯科》,完成小题。 和秋相遇在莫斯科 梁衡 ①汽车在从机场往莫...

阅读《和秋相遇在莫斯科》,完成小题。

和秋相遇在莫斯科

梁衡

①汽车在从机场往莫斯科的公路上飞驰,两边的景物忽闪而过,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像在他乡遇到一个故人,很熟很熟的,但又一下想不起名字。

②莫斯科的郊外比北京显得开阔,茸茸的衰草一直铺到天边,草地上红色的小木房,东一座西一座,漫不经心地散落着。而天是洗过一样的,湛蓝湛蓝。路边的白桦林被风轻拂着伸向远方,一抹冷绿中又显出些亮亮的黄叶,像画家随意点染了几笔。天地间疏朗而又清静。八小时前我还在北京机场的大楼里随人流拥来挤去,现在看着这异国的风光,陌生中却又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来。我的头贴在玻璃窗上,细细地体味着,寻觅着,车子进入市区,车流如梭,行人穿着夹大衣在街上漫步,便道上的落叶在他们脚下轻轻地打着旋。一株红衣李树从车窗前忽闪而过,红红的如一团旺火。我心中一亮,啊,明白了,我飞了几千公里在这里追上了秋天,一下降落在它的怀抱里,今年我与秋相遇在莫斯科。

③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一个大教堂。这实际是座公园,古老的建筑加上初秋的树林谐和而幽静。合抱粗的杨树并不太密,却好大一片,深深地望不出去。树叶黄了,风一吹飒飒地飘落下来,而地上的草却还是绿色不减,丰厚如茵。阳光斜射进来,被切割成丝丝缕缕,切成一幅壮美迷离的奇景。我一头钻进树林,喊道:“快给我照一张,要这树,这草,这光。”要不是顾及客人的身份,我真想就地躺成一个大字,去一试大地的温柔与空气的清凉。林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悠闲地走着,与树林、草坪、秋色融在了一起。说是公园可无论如何也没有我在国内香山脚下或颐和园廊上看到的那种熙熙攘攘,好静啊,人们一个两个,在自自然然地来去。我对着大树,我仰望天空,在品着秋,秋是什么呢?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撒了一把显影剂,于是天高了,云淡了,繁叶抖落了,树干清瘦了,空气清亮了,空间开阔了。热闹的夏就这样显像为沉静的秋。

④最使我深得秋味的是基辅的一次聚会。那天苏中友好协会基辅分会邀我们去座谈。基辅本有“栗树之城”之称,协会的小楼更是埋在栗树深处,十分幽静。座谈结束后主人特为中国客人准备了两个小节目。房角原有一架钢琴。这时走上来两位男女歌唱家,他们深情地唱了一支《人生相会只有一次》。这歌声琴声贴着天花板、擦着墙,在身前身后低回慢转,我们沐浴在一个乐声的温泉之中。我想起一个成语,说风景好时曰“秀色可餐”,现在我们就正餐着一曲妙乐,这是何等精神享受呵。我这样想着,猛一抬头看到厚厚的橡木窗户外那参天的栗树,和栗树枝后依稀可见的楼房。街上的汽车正一辆辆地疾穿而过,却没有一点声音,像鱼儿在水里游。我耳听美妙的音乐,眼看无声的车流,久久地凝视那黄绿相间的栗树枝叶,顿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境界。动与静是这样巧妙地结合,这是秋给予的吗?秋真是一个过滤器,她滤掉了夏天的蝉鸣蛙鼓,还要滤掉这尘世的烦恼与躁动。

⑤聚会结束后,我步行回旅馆。涅瓦河顺着街道,傍着宫墙,从市中心静静地流过。白浪轻轻地拍打着两岸黑色的石条,碧水倒映着远处金顶的教堂。我边走,边眺望这水濛濛、波闪闪的河面。河对岸是巍巍的冬宫,河面上是那艘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当年这两个新旧势力的代表,现在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上,都成了供人凭吊的文物。秋风送来河面上的雾气,湿润润的。在这里,或者说在这里的秋景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过滤了的季节,而且是一个过滤了的世纪。

(选自粱衡散文集《追寻遥远的美丽》,有删改)

1.将第②段中与第①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一句抄写在下面。

2.作者与秋相遇在莫斯科,他参观了大教堂,与友人相聚在“栗树之城基辅”,感受到了莫斯科的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其妙处。

(1)秋是什么呢?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撒了一把显影剂,于是天高了,云淡了,繁叶抖落了,树干清瘦了,空气清亮了,空间开阔了。热闹的夏就这样显像为沉静的秋。

(2)这歌声琴声贴着天花板、擦着墙,在身前身后低回慢转,我们沐浴在一个乐声的温泉之中。

4.文章结尾句“在这里,或者说在这里的秋景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过滤了的季节,而且是一个过滤了的世纪”应怎样理解?

 

1.我心中一亮,啊,明白了,我飞了几千公里在这里追上了秋天,一下降落在它的怀抱里,今年我与秋相遇在莫斯科。 2. 沉静 动静结合 3.示例1:这句话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把秋比作显影剂,写出了秋天到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沉静开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莫斯科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作者把歌声、琴声拟人化,运用一系列动词“贴”“擦”“低回慢转”,并将这种感受比作沐浴在温泉中。写出了歌声、琴声萦绕室内、令人陶醉的特点,写出了作者沉浸在这美的享受中,由衷赞美的思想感情。 4.要点:作者漫步在涅瓦河畔,不仅感受到了莫斯科秋天的沉静,而且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阅读。从“他乡”“故人”“想不起名字”这些关键词可知,与其照应的句子应是围绕“我在莫斯科与秋天相遇”来回答,即第②段的最后一句,摘抄下来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热闹的夏就这样显像为沉静的秋”“动与静是这样巧妙地结合”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空中撒了一把显影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天高了,云淡了,繁叶抖落了,树干清瘦了,空气清亮了,空间开阔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两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莫斯科的秋天沉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景的喜爱。 (2)“在身前身后低回慢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歌声、琴声的优美轻柔,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滤”本指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用在这里突出了莫斯科秋天的纯净,同时这个城市也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同学在读完《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及《琐记》后所画的一幅人物肖像图,请你判断这幅图画的是阿长还是衍太太?请根据图画内容,结合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以及她们的性格特点阐述理由。

我认为这幅图画的是:

我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平心率物:居心公平,正直的对待事物。②晓譬曲直: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譬,说道理给人听。③至乃叹曰:甚至(有人)竟感叹地说。④短:批评,指责。⑤岁:年成。俭:生活艰难,贫困。

⑥阴:暗中。⑦整拂:整理拂拭(衣服)。⑧稽颡(qǐ sǎng):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⑨克:克制。

1.下面词语中“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 B.奋不顾身 C.左顾右盼 D.顾此失彼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相而去____________    (2)岁荒民俭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理【解析】
友人失信在先,在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开后,不但不承认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且把责任推到陈太丘身上,说明他是一个不讲礼仪、不讲道理的人。

(乙)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翻译: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理【解析】
陈寔在发现盗贼后,担心自己的子孙也会行为不端,所以特意对子孙进行训诫,告诉他们要注意品性的修养,无意之中感化了盗贼,使之惭愧认罪。

4.(甲)文中陈元方与(乙)文中陈寔父子二人在对待别人的错误行为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有所不同,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人改正错误?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尾联中“乡书”“归雁”与首联遥相照应,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2.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B.《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回忆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