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吹号者(节选) 艾青 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吹号者(节选)

艾青

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jié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  )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伫立着,

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黑夜收liǎn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

一颗颗地散去……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          困       收liǎn

(2)填入诗中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

A.摇             B.惊            C.喊

(3)请用“/”在下面的诗句中间标出三处停顿。

终 于 他 看 见 这 每 天 都 显 现 的 奇 迹

(4)如果把诗中画有横线的两句后面的省略号改成句号,好不好?为什么?

(5)你还读过艾青的哪些诗歌?请写出其中的三篇。

 

(1)捷 乏 敛 (2)B (3)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4)不好。用省略号表示这两句诗语气舒缓,再现了吹号者见证群星“散去”和黎明“到来”缓慢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改成句号后就没有了这一表达效果。 (5)示例:《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字形。需要注意“捷”和“敛”的书写,这两个是易错字,注意识记。 (2)“摇”的意思是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惊”的意思是惊动。“喊”的意思是大声叫。联系下文中“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所以此处应为“惊”。故选B。 (3)此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语感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一句中“终于”后要停顿,属于发语词后的停顿,“他”是主语,所以后边需要停顿,“看见”与后文构成后补短语,所以需要停顿。故停顿为: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4)这里考查的是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很多,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用在这里表示语意未尽,“一颗颗地散去……”“从天的那边到来……”凸显的是一种缓慢变化的过程,而换成句号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5)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积累。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据此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须晴日,___________,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唱出了他内心充满自信、重新扬帆远航、摆脱歧路彷徨的强音。

(6)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坦陈心志,表白忠君之心。

(7)《湖心亭看雪》中,舟子的话“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对看雪诸人的由衷感叹。

 

查看答案

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对很多,荣誉、成功、挫折、某种目光......那些你面对过的,是否留给你一段不一样的记忆,带给你一份全新的领悟。

请以“当我面对     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生活实际。② 字数500字以上,请保持卷面整洁。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山就这么高》,回答下列小题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竹笋,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3.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

(2)将其喉

(3)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阅读上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1.试分析首句的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