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香椿的味道(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2.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1.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2.运用大量动词,生动传神(描写细腻)地表现了母亲炸“香椿鱼儿”时的动作娴熟(利落能干)。 3.照应题目(点题);母亲让“我”在春季吃上嫩香椿芽,让“我”在一年中都能吃上干香椿,这香椿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母爱,从而深化了主题。 4.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生机活力。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的嫩芽绽开时的情态,表现了我的喜爱之情。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第④段中写母亲的一系列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动作的熟练。 3.此题考查的是结尾在文中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文章的结尾中“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一句从结构上来说,能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主旨,对香椿的怀念,其实是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深化主题。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对于此类试题,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去分析。“香椿的味道”表层含义就是指的香椿的美味,深层含义还包括其中蕴含的母爱的味道,童年的欢乐以及透过香椿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气息。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选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

1.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A.善哉,子贡之言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简子不曰   

(2)夫子孔子数十年 

(3)终业而之  

(4)哉,子贡之言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ih 题。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释)张仲素,唐代诗人,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征衣未寄莫飞霜”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踏上取经之路后,曾几度返回花果山,请选择其中一次简要叙述经过。

 

查看答案

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说话老爱引经据典,有时难免令人感到厌烦。

B.最美乡村教师的三位优秀代表莅临省城南京金陵中学,参加一年一度的学校对外开放活动。

C.徐悲鸿看着这传神的画像,一种惜才之情油然而生

D.惟有天下为公,人人方能各得其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