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B.时间如行云流水,到2017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16年。

C.扬州剪纸拙政园首展迎新春,近百幅盆景剪纸眼花缭乱,可谓一场别样的盆景盛宴。

D.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可谓提纲挈领,表明香港将与各界一道,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D 【解析】 A.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使用有误。 B.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使用有误。 C.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主语往往是人,所以应该改成“让人眼花缭乱”。 D. 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使用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蔬菜摇曳,        ,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在“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  荆(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金玉其外,________。(刘基《卖柑者言》)

(2)________,旁观者清。(《新唐书》)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4)树绕村庄,________。(秦观《行香子》)

(5)欲说还休,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李商隐的《无题》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在现代汉语中被用来形容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9)《鱼我所欲也》一文中“________”一句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查看答案

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而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长大就是走到父亲的前面去

①那晚,家里的煤气没了。凑巧临近春节,眼看煤气正在抬价,为了省那两块钱运费,父亲独自骑电动车去了煤气厂。

②到了楼底,父亲打电话叫我下去。我那时舍不得离开电脑一步,要不是母亲催促得我不耐烦了,我都懒得下楼。我慢吞吞下了楼,一肚子的不情愿。父亲向来善于察言观色,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脸阴沉地指使我将煤气罐从车上小心翼翼地抱下来。

③我半蹲着将它放到地上,灰尘落了一身,我使劲拍打。“不就是两块钱嘛?何必那么折腾,搞得一身脏死了!”“两块钱也是钱!两块钱不容易啊,能省就省吧。”父亲怒斥了一声,又迅速沉下语调。我无言以对,只得停止抱怨。

④这时我看着父亲蓄足了力俯下身,他的右臂像擎天柱似的往上顶,憋着一口气的劲儿才终于把煤气罐扛在肩上。

⑤我就这样跟在父亲身后一直低头闷声地走。

⑥“爸,小心!”父亲一不小心就踩空了,脚底下晃了晃,双手险些没抓住煤气罐,我赶紧飞奔上去替父亲扶住它,真是吓出一身冷汗。父亲努力稳住脚跟,转过头瞥了一眼,我感受到了父亲躲闪的目光,我愣了半晌,赶紧上去用双手扶住煤气罐。他重新调整重心,向前微倾着身子,舒了一口气,双手继续稳稳地扶住煤气罐,然后他腿用力一蹬,又上楼去了。我望着父亲的背影出了神,他的右肩正用力向上缩,身体倾斜成一条扁担,一直一斜地迈着步子,这时我看见他衣服上湿了一片,沉重的脚步扬起尘土。我的眼眶也跟着潮湿起来。

⑦父亲粗重地喘着气,后背在猛烈的上下起伏,他的每一步似乎都要拼尽全力。我揪着心。我的泪便再也抑制不住了。

父亲在努力掩饰着内心的紧张,而我亦是如此。在我帮他扶住煤气罐的那一瞬间,我心里的怨气忽然都消散了,我只想尽全力去帮他跨越难关。

⑨我低头拍拍尘土,装作心里很轻松似的,只是不想眼睛已经因为泪潮汹涌而忍不住拼命往上翻。父亲一直走在我的面前,我看不见的他的表情,但我想起了年幼时父亲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第一次,父亲送我去幼儿园,我特别不适应,一直躲在父亲身后,父亲便一路把我抱在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父亲才极其不舍地我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老师告诉了父亲,后来,每次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后,都要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头,看我在院子里玩耍。我隔着栅栏看着父亲便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能很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

⑩父亲一向都在我和人前展示出不惧血泪的大男子汉气概,一人揽了家里的重活、苦活,从未在我面前示弱过。在他的庇护下,我的羽翼渐渐丰满,我总是习惯在他的身后,而他,也开始慢慢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在生活的重担之下显露出疲态。我想,若是有一天,当我也成长到他那般伟岸,他老了,我愿意让他安心在我的羽翼之下生活,在我的身后躲避风雨。让流逝的岁月一点有一点地,去有力地见证我对他的反哺之情。那是一个儿子交给亲情最厚重的心意啊。

⑪这样一想,我的泪水就扑簌簌地落下来了。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我告诉自己,那个最爱我的人老了,我要尽力去守护他,不让他受伤,不管他撒娇还是无赖,都不能责骂,都不能还手,就像他一直在我前面守护着我一样……我可以……我不断告诉自己。

⑫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父亲的担当。觉得瞬间长大。

⑬不知不觉,我已经落在了后头。“快跟上,你妈还在等着烧菜。”不知怎的,这次,面对父亲的催促,我觉得心里温暖十分。我赶紧跟上去,走到了父亲前面,飞快地为他打开了门。我转头看着父亲,眼泪咸咸的,又甜甜的,浓浓地氤氲、化开在了我的眼里。

⑭我知道,那便是成长的味道。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长大就是走到父亲前面去”的含义。

2.品析理解句子。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的右肩正用力向上缩,身体倾斜成一条扁担,一直一斜地迈着步子,这时我看见他衣服上湿了一片,沉重的脚步扬起尘土。

(2)结合语境,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父亲在努力掩饰着内心的紧张,而我亦是如此。

3.文章第⑨段中叙述了父亲送“我”去幼儿园的场景,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

4.文章最后写道“我转头看着父亲,眼泪咸咸的,又甜甜的,浓浓的氤氲、化开在了我的眼里”。请将“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恶搞”要有底线

张鹏禹

近年来,网络上“恶搞”成风,引发一系列争议。恶搞经典革命歌曲,恶搞影视作品惹上版权官司……一些网民为何热衷恶搞?恶搞的底线又在哪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纵观网上纷繁复杂的恶搞广告、视频、图片、段子,其目的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是为博人眼球,获得点击量和关注,进而谋求商业利益。以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黑洞照片为例,蜂窝煤黑洞、甜甜圈黑洞、风火轮黑洞„„黑洞被罩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营销面具,成为商家谋利的工具;其二是纯为好玩,以博人一笑的娱乐功能为主。比如网上一度疯传的语文教材上杜甫画像的恶搞图,学生将神情沉郁、正襟危坐的杜甫涂鸦成肌肉男或是抱着大枪的特战队员;还有一种恶搞是近年来勃兴的“鬼畜”文化中的一部分,这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比较复杂。有些 UP 主(视频制作者)通过剪辑电视剧画面,并通过填词、调音寄寓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比如渲染《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的战友情深;有些则比较“无厘头”,以给网友带来爆笑为己任。

网络“恶搞”现象背后,是一些人有一种解构经典、消解价值的冲动。在大众眼中,经典是严肃的、刻板的、高高在上的,对其进行“恶搞”,改变其本来面目,将其从神坛上拉下来成为人们世俗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新鲜、好玩,更让有些人在心理上获得优越感。这种由仰望变成平视甚至俯视的心理势能转换,跟观赏喜剧时获得的快感有异曲同工之处。

诚然,当下人们的工作节奏快,能轻松一下,放下成天板着的面孔、端着的姿态,恶搞娱乐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把握不好其中的尺度和底线却会出问题。不是一切的价值都能消解,也不是一切严肃的对象都能被用来娱乐,触碰了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底线,不但起不到或娱乐或谋利的目的,还会害人害己。一切伤害民族感情、挑战公序良俗的恶搞现象都要坚决杜绝。2018 年 4 月,文化和旅游部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监管,指导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恶搞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的视频进行了查处,体现了公意民心。另一方面,以恶搞的形式对网络视频、图像等进行改编用于广告宣传等营销活动或未经授权进行二次创作还要考虑著作权问题,恶搞是否涉及侵权应当参照 2012 年修订的《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等相关规定。

“恶搞”在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既要警惕价值观扭曲带来的负面作用,也要注意商业营销、二次创作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让网上的笑声纯净爽朗、悦耳动听。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5月6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3.文章第二段画线部分主要采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读过本文,你认为网络“恶搞”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