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街小面 ⑴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⑵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街小面

⑴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⑵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眯着眼都不差毫厘!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⑶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⑷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⑸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留一口鲜汤。最后碗一抬,头一仰,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⑹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⑺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需吆喝。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海爷遂转身,抬脚就走。

⑻此后,隔三差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回回都被人预先结了账。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谁啊这是?”孙掌柜说:“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而后就向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⑼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⑽孙掌柜作揖道:“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⑾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⑿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⒀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您看这事……”

⒁“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如何?”

⒂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墙上的纸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⒃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惟有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试赏析下列语句。

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

3.小说中写了一个给海爷付面钱却不留姓留名的人,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海爷的形象特点。

 

1.海爷打听每次帮他结账的人,但是“付账人”没留姓名,海爷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 2.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叠词的运用(答出其中一点也可),形象地描写出海爷面对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时毫无胃口不感兴趣,与后文写海爷吃面时的惬意享受形成鲜明对比。 3.①侧面突出海爷形象,写出海爷豪爽热心,仗义助人的性格特点。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好奇心,推动情节发展。③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4.(1)海爷平时没少帮助贫弱的人结账,看出他乐善好施、热道古肠。( 2 )海爷第一次接受别人的付账,“无需吆喝”,之后婉拒每次被人结账,“让别人结账,这样的面,我吃不香!”看出他重义轻利,为人豪爽。(3)海爷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看出他为人仗义,乐于助人,处世变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海爷、“付账人”,主要事件是海爷吃完饭,有人把他的账结了,海爷打听每次帮他结账的人,没寻到,结果是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皱眉瞪眼”“戳戳”“点点”“咂咂嘴”“扔”等词语,是对海爷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他对着桌子上的这些菜肴毫无兴趣,与下文他到了面馆后自己付钱吃面的惬意享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小说的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方面从人物形象、主题考虑,结构方面从情节的发展考虑。题干表述为“小说中写了一个给海爷付面钱却不留姓留名的人,用意是什么?”,写给海爷付面钱却不留姓留名的人,为何给海爷付钱?为何不留姓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方面来说,突出海爷仗义热心助人的形象,升华主题。从结构来说,推动了情节发展。 4.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本文中的海爷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海爷从 “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表明其豪爽热心,仗义助人。“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表明他重义轻利,为人豪爽。最后海爷决定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是他乐于助人、为人仗义品质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1)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2)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3)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血缘的兄长

(4)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5)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6)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 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7)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8)我以为这凄壮的一暮,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是文明的痕迹,以致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9)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10)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选自《毕淑敏散文精选》)

1.结合文章简述城市与旷野的对立有哪些表现?

2.请分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2)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3.最后一段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何作用和好处?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日:“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日:“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日:“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舜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      (2)人则无法家_______________

(3)创业与守成___________      (4)不得之于艰难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C.国恒                    今亦死

D.征与吾共天下            求其能千里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盂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请借助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的画面。

2.本诗借景抒情,试比较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某班级开展以“互联网阅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阅读下面的“阅读形式倾向调查统计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阅读形式倾向调查统计图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你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这段文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采用                   战术捕食蝗虫时的动作,这段文字出自      国昆虫学家          的《昆虫记》,该书被誉为               

(2)下面两段文字均写了“透翅蛾”,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段文字的不同。

一群胖胖的飞蛾,打扮得花枝招展,这是透翅蛾。它们忘了在翅膀上洒满闪闪发亮的粉末,因此翅膀上一部分是透明的轻纱,和有颜色的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为它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昆虫记》

体细瘦,黑色,有明亮红黄等色斑纹,足长,翅常无鳞,透明。

——百度百科.透翅蛾

(3)木心曾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说:“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仿照例句,结合《昆中记》说说你对本书作者“玩物”的认识。(注: 句式不必完全一致;所介绍的昆虫不得少于两种)

例:贪吃使汪曾祺流连于天下美食。在他的笔下,有质细而油多的家乡鸭蛋,有酸香的北京豆汁儿,有“滑,嫩,鲜,香”的昆明牛肝菌.....汪老“玩物”却不丧志,是情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