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③。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后来就成了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③西楼:指谢亭。
1.“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送别情景也密切相关,相应了上句中的“_________”,也开启了下句中的“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用课本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一个有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开篇即对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班级为此拟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走近名著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这部作品中,《荷花淀》与《_________》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 人民英勇抗击_________侵略者的故事。小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
(2)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 1.5 小时 | 1.2 小时 | 0.5 小时 |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 27.8% | 35.8% | 45.6% |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正围绕“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话题的?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2019 年中国·海安青墩文化艺术节在舞蹈《远古的呼唤》中拉开了wéimù,演员们手持长矛和陶斧喊着号子,yǎnyì了远古先民在绿洲上创榛辟莽的场景,再现海安沃野上麋鹿成群、刀耕火种的生活状态。
“这场演出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青墩文化,重现了当时的场景,彰显了海安dìyù文化特色。”市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 A 晚会总导演葛志华介绍,节目在创作时围绕海安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人文轶事挖掘素材,不仅彰显了海安人民的优秀特质,也彰显了海安青墩文化历史的厚重。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A 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
粵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粵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粵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教,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热,而且背岀来。在百静中,我似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
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__。
2.文段中画线句子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为什么作者却只记得前四句?
3.请你评价文中父亲的做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小事因为很小,常常被我们忽视;小事隐藏在生活的细节当中,常常不被人发现;小事有时夹杂着是非争议,容易使我们是非不分;小事一般很琐碎,考验着我们的耐心。
请以“那件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