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小题。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②我们兄...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小题。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 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 抚抚那个的脸。(批注:“摸摸”“抚抚”,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高兴。)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 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批注: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 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 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                                      )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 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 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⑥段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2.如何理解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并请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

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 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_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母爱”有关,请从这两个片段各自表达的感情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之爱。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 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 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丁立梅《爱到无力》)

(乙)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第⑥段那些“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母亲在苦难中为这个家辛苦操劳,写母亲的“困厄苦痛”,交代了母亲衰老、利落不再的原因;在磨难中更见母亲的伟大,衬托了母亲“爱到无力”的主题,所以要写。 2.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为儿女,母亲竭尽自己全部的爱;但母爱不可能像青山绿水一样永恒,当母亲为我们倾尽所有时,就算她想爱,也力不从心了。结构上呼应题目,点题;内容上点明主旨,表现母亲对儿女竭尽全力的爱的主题,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3. A句, 运用比喻,将母亲的身影比作皱褶的核桃,表现母亲的衰老之态,表达对母亲的怜惜之情。(或B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的写出母亲因我没有带东西的内疚,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儿女付出的伟大形象,表现母亲令人心酸的愧疚之情。) 4.甲文流露出作者对母亲老去的哀伤、对母亲的愧疚怜惜之情;乙文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坚忍面对生命中的苦难、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联系生活实际例:应该理解、体谅、怜惜父母之爱;坚强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苦难,自强自立,少让父母牵挂、担心;感恩回馈父母之爱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通读段落可知,这一段写“无法回避的现实”包括:卧床不起的祖父需要母亲照料,姐姐的孩子患眼病、离婚的小弟让母亲操心;母亲自己也病痛在身。这么多的事情需要母亲去操持,显然让多病多灾的母亲力不从心。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即使这样,母亲也毫无怨言,还因操持不好而感到愧疚,这更见母爱的伟大无私,表达了“爱到无力”这一主题。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这个句子是文章的总结句,根据前文表述的内容,可知“爱到无力”意思是说母亲虽然对我们的爱没变,但日渐老去的身体却让她力不从心,无法表达爱意。在内容上,表达对母爱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的同时,也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赏析提示,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入手分析。甲句将母亲的背影比作“一枚褶皱的核桃”,运用形象的比喻,突出母亲年老的样子,表现作者看到母亲背影心里的难受。乙句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贴”“说”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后面又具体给出母亲的语言,表现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的不舍,以及对没有给出儿女东西的内疚,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写我发现母亲衰老而伤感流泪,为自己没有注意到母亲的衰老而承受不了对子女家人如此多的操心和操劳,还一直以为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感到愧疚;乙文回忆母亲临终说的话,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并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菊花,决心和妹妹好好的、坚强的活下去,以使在地下的母亲放心。联系生活实际示例:我们应该体谅、理解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坚强独立的面对生活,不让父母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要及时行孝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选段,完成小题。

①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 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②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③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④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⑤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第②节中“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一句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作用如何?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5.你认为文中的莎莉文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结合选文中具体内容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请在下句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需标两处)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意

(2)断其

(3)与家犬杂

(4)此人何取而自患耶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4.甲、乙两文,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5.乙文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后来就成了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③西楼:指谢亭。

1.“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送别情景也密切相关,相应了上句中的“_________”,也开启了下句中的“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用课本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一个有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开篇即对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班级为此拟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走近名著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这部作品中,《荷花淀》与_________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 人民英勇抗击_________侵略者的故事。小说“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

(2)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 小时

1.2 小时

0.5 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正围绕“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话题的?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