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可终身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注:①言:字 ②行:奉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乎    

(2)人不其忧  

(3)于二者何先

(4)知者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阅读甲乙两部分,说说你分别学到了什么相处之道?

 

1.(1)通“悦”,愉快 (2)能忍受 (3)这 (4)迷惑,疑惑 2.(1)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2)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甲文提出“人不知而不愠” ,乙文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学到的相处之道:宽容。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堪:能忍受。通假字词,说:通“悦”,愉快。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关键词:夺:改变。皆:都。信:信任。 3.考查对文章的阅读感悟与理解。“相处之道”就是人与人如何相处,甲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谈的是个人修养,要宽容理解别人;乙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因此学到在与人相处上要宽容待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走来

“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敢出门嘛?”这个问题刚被提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坚决说“不”。但是今天,随着扫码支付、银联闪付、网上支付等方式的兴起和银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国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敢”。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网友认为现金已经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不久前,支付宝更是放出豪言:要推动中国在5年内进步“无现金社会”。

(材料一)“无现金社会”是指多数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媒介数字化,即从支付或者流通的形态上,部分纸质货币演变成电子货币。“无现金支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覆盖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等方付可以瞬间完成,少排队,不用点钞,加速经贸资金流转,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完善;四、不会出现假币问题,减少抢夺偷盗犯罪,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识别、防范和打击非法现金交易,行贿受贿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选自《尽快布局应对“无现金社会”挑战》,有删改)

(材料二)2012-2017年我国非现金支付笔数

单位:亿笔

(材料三)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极为完备的信用卡体系已经能保证他们日常生活的无现金运转,但从整个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看,以智能手机为支付终端代表的“移动支付”才是新的方向。

2017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总代表张世刚先生在支付宝组织成立无现金联盟时说道:“无现金社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纸张的节省,而在于金融在推动绿色和包容性经济上的作用。”

这一变化将来究竟还会对社会产生何种深刻的影响,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手握着智能手机的你我,已经成为无现金社会的一员。

(选自《“无现金社会”正大踏步走来》,有删节)

1.根据上述材料,列出“无现金社会”的特征。

2.阅读材料二的图表,得出一条结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现金交易”就是用智能手机为支付终端进行移动支付。

B.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无现金社会,移动支付的比例将大幅提升。

C.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延伸至生活的各个方面。

D.移动支付更环保,更具有包容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苍蝇向何处飞

毕淑敏

①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女孩。最显著的证据就是----我打不到苍蝇。看那家伙蹲在墙上,傲慢地搓着手掌,翅膀悠闲地打着拍子,我咬牙切齿地用苍蝇拍笼罩它,屏气,心跳欲炸。长时间瞄准后猛然拍下去,苍蝇却轻盈地飞走了,留下惆怅的我,欲哭无泪,悔恨自己竟被一只苍蝇打败。

②甚至我第一次有意识地说谎,也同苍蝇有关。每年夏日,少先队都要开展打苍蝇比赛,自报数字。面对同学们几十上百的战果,我却只能报出寥寥几个,惭愧无比。想打杀更多的苍蝇的心愿火烧火燎,但我遇到的苍蝇都狡猾无比,无论我瞄准多长时间,它必能抢在拍落之前起飞逃窜,且定可逃脱。绝望之中,我确信自己先天性手脚搭配失灵,不然为什么人人都能轻易做到之事,在我如此艰难?为了面子好看,我开始虚构消灭苍蝇的数字,幸亏我学习不错,又是大队长,信誉还凑合,以至没人怀疑。可说了假话,为了心理安稳些,下次看到苍蝇,我就闭着眼睛把蝇拍砸下,然后并不看打到没有,扬长而去。这样报数时,压力就轻些了。

③多少年来,凡是需要手眼配合的关头,我都自觉地退避三舍。哪怕是学气功和防身武术,心中热望,迫切报名,最后关头均以退出告吹。解嘲道,我很笨,肯定学不好,甭浪费老师时间吧。我尽量地躲避需要身体运动的技术,怕自己像打不到苍蝇一般,在众人面前丢丑。因为这种遮掩退避,在漫长的岁月里,我的手脚果真变得越来越笨了

④人到中年,突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通过超高速摄影,然后慢速回放,可以观察到苍蝇起飞的那一瞬,是猛然向后飞翔。如果你想准确地命中苍蝇,就要瞄准它的后方……

⑤没人知道,这行简单字迹,给我带来多么大的震撼和心灵救赎。那一刻,几乎热泪盈眶。

⑥我明白了,打飞苍蝇,不在动作笨拙,而是大脑无知。因为求胜心切,所以长时间地瞄准,惊动了苍蝇,失去了歼敌的良机。紧接着,在运动战中杀灭对方的意图,又因错误判断苍蝇是向前飞行,导致屡战屡败。

⑦一个简明的道理,搞懂它,用去数十年。那只想象中的巨蝇,横亘在我人生旅途上,不止一次强烈地干扰了我的重大决策。我从未对人谈起这只苍蝇,但我知道,它阴险地活跃在我的自我判断中,让我自卑,催我退缩,它使我自动放弃许多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成长机会,甚至成了我姑息自己、推诿责任、倚靠他人、不肯努力的挡箭牌和遮羞布。

⑧我剖析自己,思考良久。人们太容易夸大自己的成绩和优点,沾沾自喜。这虽不明智,起码尚好理解。但我们有时夸大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甚至以此为矛,振振有词地推诿责任,究竟是为什么?

⑨我们习惯于以事当前,先为自己布下巧妙逃遁的理由。我们善于发挥悲哀的想象力,制造可资逃避的借口,我们不断把一些后天的弱点,归结为遗传的天性,我们没有勇气针对瑕疵自我解剖,便推诿于各种客观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之力。这一切的核心是怯懦。我终于明白自身的敌人,也需要有正视和砍刈的英雄气概。

⑩从那以后,我击打苍蝇几乎百发百中了。我知道,那只嗡嗡作响的巨蝇,并不甘心退出它寄居了数十年的巢穴。由于我以往的姑息养奸,想要彻底摆脱它,已经不大可能。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打苍蝇的事件,思考了自己自卑和退缩的原因,表达了正视自己的勇气。

B.第⑤段提到“我热泪盈眶”的原因是我知道打苍蝇的办法了,高兴。

C.“我”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笨,不过内心的怯懦找到的推诿的借口罢了

D.本文的语言简练而深刻,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2.概括本文的中心。

3.为什么小时候我总打不着苍蝇?

4.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的沉重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树的骄傲,大树的慰安,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现在它宁静了,剩下的几片叶子什么时候落下,什么时候飞去,什么时候化泥,随它们去。也许,它们能在枝头度过整个的冬天,待到来年春季,归来的呢喃的燕子会衔了这经年的枯叶去做巢。而刚出蛋壳的小雏燕呢,它们不理会枯叶的琐碎,它们只知道春天。

④湖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的。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体贴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与二把刀的贪婪的垂钓者。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⑤ 地阔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了,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休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缩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时候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却宁愿待在家门外边。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和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它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展示它们的千姿百态。当它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店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争购,结束了它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棵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金秋,告别那喧嚣的温暖;和它们一起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迎接古老的农历的年。二踢脚冲上青天,还有一种花炮叫做滴溜,点起来它就在地上滴溜滴溜地转。

⑦初冬,拔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的划线句只用了拟人一种修辞方法,表现大树的辛苦。

B.第⑤段加点的词语“稀稀拉拉”表现了北方初冬的荒凉。

C.“清明的心弦”指的是我心中对北方冬天的感受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

D.本文通过对大树、水,大地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对北国初冬的喜爱之情。

2.文章第④段写出了北国冬天水中的什么特点?

3.第⑤段写冷食店有什么作用?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加以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句子。

①《峨眉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③《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④《夜上受降城闻笛》: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⑤《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观沧海》: 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⑧《论语》中表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小学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们要在中学奋起直追,当我们怀念从前,珍惜当下的时光时,我们会想起《论语》中的那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丢失了资料的张伯伯打电话给拾物人说:“非常感谢,明天我一定前来取回并当面致谢,请您恭候!”

B.张磊对送他生日礼物的朋友说:“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听说你买了新房子,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赏光拜访。

D.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