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完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②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终日终夜,不离开手机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③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④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⑤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⑥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便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⑦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也就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除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1.请你结合文意,说说“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中“织入”一词的表达效果。
2.说说第⑤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下列对本语段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B.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
C.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D.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
诗歌阅读。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作于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一)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籍。吴王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1.下列句中的“于”与“子胥言于吴王曰”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告之于帝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是因为没有听谋臣范蠡的劝谏而导致兵败、坠入困境的。
B.文种本已说动夫差答应越国的求和,但因伍子胥的劝谏,首次求和未能成功。
C.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后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
D.在越王派人求和的整个过程中,伍子胥始终进谏反对,但吴王终究没听他的谏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将许之
②请间行言之
③越以服为臣
④卒赦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阅读下面《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简要回答问题。
A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B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A听了,摇首叫到: “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1)选段中A和B分别是谁?
(2)上段文字表现A什么性格特征?
(3)A后来是否如他所愿“得个囫囵尸首”?结局如何?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B.鲁智深、李逵、武松三人,都是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不畏强暴的好汉,其中鲁智深急躁莽撞,疾恶如仇,主张“救人须救彻”,是小说中造反精神最为强烈的英雄。
C.《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发展。
D.常四爷说:“什么时候洋人再敢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仗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表现了常四爷的正直性格,反映了老百姓的爱国情绪和反抗精神。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他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向聚集着他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词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而臣下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和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