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盘扣子 张丽钧 ①我在审视母亲的人生轨迹时,发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盘扣子

张丽钧

我在审视母亲的人生轨迹时,发现它是枣核儿形的:起初,母亲的世界在南旺村那个狭小的院子里;后来,她的世界延伸到了晋州文化馆;再后来,她的世界竟然还能抵达椰风海韵的湛江……然而,大约十年前,母亲的“枣核儿”开始悲凉地收拢。慢慢滑向比先前那一端更逼仄的另一端。随着母亲的膝关节类的加重,她的世界从县城缩小到西关,再缩小到院落、房间……

②母亲越来越离不开人了。有时候,弟弟、弟妹出去片刻,她都会惊慌不已。她心中藏着一种尖锐的怕,就算她不说。我们也猜得透

③这次回家,我问母亲:“妈,你可还记得怎样盘那种蒜疙瘩扣么?”

④母亲黯然道:“记性越来越差,怕是早忘啦。”

⑤我便找出事先备好的各色丝绳,递给她。

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一起,又慌张的扯开。

⑦我鼓励她说:“妈,你还记得我那件致红色法兰绒的坎肩不?那上面不就是你盘的扣子吗?每年到秋天我都要穿一穿它呢!我一直想跟你学盘扣子,可是一直没学会……”母亲听了,数落我道:“手指头中间长着蹼呢——拙呀!”

⑧我摊开手学,装傻道:“啊? 蹼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⑨母亲仿佛在数落我中汲取了力量,脸上有了明快和自信,继而,这自信力蔓延传到手上,只见她笑了一声,两只苍老的手笃定地动起来。

⑩扭,结,抽,拉,母亲的手从容地舞着,神助般地,她终于盘成了一个完美的扣子!

⑾接着,我又贪婪地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

⑿母亲越盘越娴熟,那过硬的“童子功”又悄然回到了她的手上。

⒀母亲是多么快活!她对来借簸箕的邻居大声说:这不,我家大闺女稀罕我盘的蒜疙瘩扣,让我给她盘!你看看,都盘了这么多了!

我毫不吝惜地赞美母亲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达想要更多扣子的愿望。母亲则因为帮我做了我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了整整一天。

⒂我悄悄跟自己说:“母亲那尖尖的‘枣核儿’能吸附些微的快乐,该有多么不易!所以,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全盘扣子,绝不能……”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盘扣子”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文章开头“在审视母亲的人生轨迹时,发现它是枣核儿形的”,“枣核儿形”概括了母亲的一生、晚景的悲凉,流露出儿女对母亲晚年的忧虑之情。

C.第②段画线句“她心中藏着一种尖锐的怕”,这种“尖锐的怕”指的是母亲年老孤独多病,害怕自己年老无用会遭儿女的嫌弃。

D.第⒁段画线句两个“毫不”体现了“我”的贪婪、不知足,希望多给“我”盘些扣子 。

2.请从文中“我”的角度来叙述事件,并在空白方格内填写相应的内容。

事件

母亲的心情

A

黯然

我让母亲盘扣子

不太自信、慌张

我鼓励母亲盘扣子

B

我央求母亲帮我盘扣子

快活

C

开心

 

 

 

 

 

 

 

 

 

 

 

3.请按要求赏析语句。

(1)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起,又慌张地扯开。(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接着,我又贪婪地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4.标题“盘扣子”有什么作用?

5.选文最后写道:“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会盘扣子,绝不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我”不能学会盘扣子?

 

1.D 2.A“我”询问母亲是否记得盘扣子。 B明快自信 C“我”赞美母亲并想要母亲帮“我”盘更多扣子。 3.(1)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重拾盘扣子时慌乱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既喜欢又不自信的心理。(2)“贪婪”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让母亲盘更多的扣子,好让母亲觉得自己被儿女需要,从而变得自信快乐的心理。 4.①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紧扣“盘扣子”来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揭示了行文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写“我”和母亲之间关于“盘扣子”的事情,既表明老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渴求,又表现儿女的孝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5.母亲年老多病,她觉得孤独,害怕自己年老无用会遭儿女的嫌弃。“我”通过央求母亲帮我盘扣子,教我学盘扣子,让母亲觉得自己还有用,还被人需要,这是作为儿女该关心年老母亲的孝心。所以说 “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会盘扣子,绝不能……”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项“体现了‘我’的贪婪、不知足,希望多给‘我’盘些扣子 ”理解有误,此处的两个“毫不”表现了“我”的目的是为了让母亲因为帮我做了我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文中讲述了母亲的一生,在母亲年老后,越来越离不开人,甚至“弟弟、弟妹出去片刻,她都会惊慌不已”,为了缓解她内心的紧张情绪,“我”于是想了一个编扣子的法子。当“我”“问母亲:‘妈,你可还记得怎样盘那种蒜疙瘩扣么?’”时,母亲表现出了黯然的神情;于是“我便找出事先备好的各色丝绳,递给她”,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一起,又慌张地扯开”;当“我”鼓励母亲后,母亲“脸上有了明快和自信”;于是“我”趁机央求母亲,母亲变得很“快活”;面对母亲的扣子,“我毫不吝惜地赞美母亲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达想要更多扣子的愿望”,她“因为帮我做了我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了整整一天”。据此理解作答。 3.(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起,又慌张地扯开”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见到丝绳时的情态,表现了母亲的那种高兴又不自信。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词语的意思+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刻画)的内容。“接着,我又贪婪地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句中的“贪婪”它本来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渴望而不知满足。在这里写出了“我”为了让母亲高兴而想让她多编扣子的心理。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 ②揭示文章主旨 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 ⑥一语双关。题目“编扣子”首先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它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编扣子”这件事反映了一个大的主题,就是赞扬了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德,所以题目还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把握。文章结尾“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全盘扣子,绝不能……”一句理解时我们要联系全文,把握作者的感情。文中母亲因为年老,表现出来了一种恐慌的心理,“我”为了让母亲找到自信和欢乐,于是想出了这个法子,而且这个方法也很有效,让母亲因为帮孩子做了孩子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了整整一天,所以为了让母亲能有更多的快乐,“我不能学全盘扣子,绝不能……”。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

(2)去后

(3)相而去

(4)入门不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3.翻译下列句子。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查看答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甲)    (彰显   显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乙)     (分别   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     Ahé   B)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       A.贮   B.储)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的作者分别是老舍和刘湛秋。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C.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等。

D.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