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运用 “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综合运用

“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道出了友情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就让我们在诗词歌赋、文章故事中追随着古今先贤历史足迹,在归类整理诵读交流中一起分享交友之道

(1)根据划线句子,请拟写出宣传标语的上句:

__________________,分享交友之道

(2)无数文人墨客们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收集有关交友的诗句,请你写下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列材料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一)习主席在演讲时,引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以金相交,金耗则忘;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以心相交建立的伟大友谊长达40年之久。马克思受反动政府的迫害,生活很穷苦。恩格斯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

(4)“福”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是用三种书体书写的“福”字,辨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篆书、行书、草书    B.行书、草书、篆书

C.草书、行书、篆书    D.行书、篆书、草书

 

(1)追随先贤足迹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交友以心相交才能久远 (4)C 【解析】 (1)首先,分析划线句。“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都是先辈们的关于友情的一些表达。其次,分析下句的句式。是六个字,动词+名词。示范:聆听先辈哲思。 (2)明确要求:交友;诗句。示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一“以金相交,金耗则忘;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交友不能靠金钱、利益,而是靠心。材料二“他们以心相交建立的伟大友谊长达40年之久”突出二人友谊是在心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启示:我们要以心交友,这样方能长久。 (4)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从图片看出,第一个福字笔画比较抽象,是草书。行书,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图片二有细线相连,可判断是行书。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图片三的字直线比较多,可判断是篆书。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手帕

①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②“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③“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④“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   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⑥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⑦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⑧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⑨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⑩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  

(2)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   

(3)你对第⑦段中“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请结合冰心《母亲》一诗和本文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外婆的温度

杜若冰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土豆了,外婆也最爱土豆,我们的不同就是我喜欢吃土豆,而外婆喜欢种土豆。

②外婆将土豆当个宝,土地还未收获时,她就时不时来看看,拂起这片叶,翻翻那边土。我常想如果土是透明的,外婆恐怕就得天天趴在那儿看了吧。每每这时,我就站在外婆身后,痴痴地笑她。身后一阵风吹过,土豆的叶随着夕阳的旋律轻轻摇摆。

③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土豆时,外婆便经常带着我去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掏累了,外婆就站在田埂上,她身上的衣服被风吹得鼓鼓的,像是要起飞一样。每当看到这个场景,我都会觉得外婆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我蹲下身,拿着一个小木棒,细细地抠着土豆边缘的土,待看到土豆那浅黄色的薄皮了,我便开心地扔掉木棍,抓住土豆白色的茎,用尽力气猛地向上一拔。清脆的断裂声响起,我跌坐在田塍,手中还死死捏着一片大大的叶子。

④A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外婆拿起土豆,轻轻一抖,土块便纷纷落了下来。外婆又挖了几颗,然后将土豆递给我,领着我回家去。

⑤风有点凉,但手中的土豆却散发着暖意。我低着头想,土豆长在土地里,被大地呵护看,土豆是温暖的那大地的温度会是多少呢?

⑥到了家,土豆被外婆切成了细丝,经过油与火的双重作用,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菜。我趴在桌子上,不停地晃着够不到地的腿,深吸一口土豆丝散发出来的香气,外婆只吃一点点,便将一整盘土豆丝推到我面前,宠溺地看着我将一盘土豆丝消灭干净。

⑦饭后,外婆在小溪边洗衣服,我就趴在草坪上看着她,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话题。“外婆,土豆为什么叫土豆呢?”我好奇地问。

⑧“土豆啊,就是土疙瘩,土里生长出来的豆子,”外婆洗衣服的手顿了一下,她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加了一句,“咱们这儿,土豆还叫地蛋,地里的宝贝蛋,土蛋啊,就是土地的孩子。”(B)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

⑨外婆用辛勤种植出的土豆,将我喂养成结结实实的人,我看着自己微微发黄的皮肤,觉得自己就像是大地的外孙女,大地就是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长在地里的都是好东西,因为它们聆听着大地的脉搏,所以它们懂得大地的快乐与痛苦

⑩现在我搬到了城里,菜市场就在楼底下,外婆却还要坚持每月给我送土豆。她说,外面的土豆都是人给催产出来的,不好吃。我摸了摸外婆刚刚送来的土豆,依旧透着几分暖意。我闭上双眼,感受着从土豆表皮传来的温度。我用了七年的时间,量出了大地的温度,那正好是人体的温度,也是外婆的温度。

(节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事件补充完整。

看土豆——________——________—一送土豆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A)外婆见了,也蹲下身来,用那瘦骨嶙峋的手指绕着土豆周围的土一圈,勾起手指一扣,一颗硕大的土豆便被大地挤了出来。(从描写角度)

(B)我点了点头,觉得大地母亲真有福气,孩子那么多,又那么讨人喜欢。(从修辞角度)

3.请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本文以“外婆的温度”为题有什么妙处?

 

查看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状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曹操诗《____________》的第一章,诗中哪个字起统领全诗的作用。

2.请对本诗画线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项是______

A、《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表现作者对反动派和旧势力的抨击和嘲讽。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C、《西游记》中唐僧一路西行,先后收了三个徒弟。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高老庄收了沙和尚,在流沙河收了猪八戒。

D、《西游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以及取经的缘起等内容;第十三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和师徒终成正果的内容,是小说的主体部分。

(2)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上述文字出自《西游记》___________(故事情节)表现出了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