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鹅山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已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来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本文为什么要取题《父爱之舟》,下面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B.“父爱之舟”虚指姑爹的渔船,实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C.“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D.“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2.本文多从小事着笔而意味深长,请概括文章叙述了哪几件小事?

3.细节描写最能让人感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1)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

(2)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4.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

 

1.B 2.(1)父亲送我他亲手做的万花筒。(2)雨雪天,父亲背我去上学。(3)父亲为我凑钱读书。(4)我名列全班第一,父亲很高兴。(5)父亲摇船送我去读书。 3.(1)动作描写。从“添”字能看出父母赚钱的不容易,半夜还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只为了卖茧子时能卖个好价钱,给我买枇杷吃,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描绘出父亲为我缝补棉被时的场景。在船上当父亲不摇橹时,还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以梦境引出,又以梦境结束,突出主题,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解析】 1.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应是:“父爱之舟”是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姑爹的渔船在文中反复出现,突出父爱的承载作用;同时把舟与父爱联系起来,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据此理解,B项“‘父爱之舟’虚指姑爹的渔船,实指父亲的爱”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题可依据“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等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结合文章的中心,紧扣语段内容分析即可。答题格式:词语(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 (1)语句“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运用细节描写,写父母半夜起来喂蚕,表现父母的辛劳,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语句“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细致地刻画父亲“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表现了细腻深沉的父爱,表达出“我”的感激之情。 4.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类问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本文的开头“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与文章的结尾“醒来,枕边一片湿”,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表达对父爱的怀念、感激和愧疚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回答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根据第①段的要点归纳,归纳第②③段的要点。

①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列举了很多现象与白求恩同志的“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比。这样对比的作用是(  )。

A.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B.严厉批评我们共产党人当中一些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C.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品质,又阐明了我们共产党人学习他的必要性。

D.鲜明的对比,使正面人物显得更高,反面人物显得更可恶。

3.品味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吾身(反省)

C.非宁静无以致远(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D.险躁则不能性(达到)

2.下列对甲文第⑥句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①句中的“君子”与乙文中的“君子”意思相同,都指有才德的人。

B.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要重视品德修养,治学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惜时。

C.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D.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是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______________ ;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查看答案

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论语》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仅用10个字就阐述了“学”“志”“问”“思”与“仁”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实写海上的景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C.“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D.这首诗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