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致邑:送一座城。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我与   优劣

B.是亦不可以乎    转转不           年事

C.乡为身死而不    曾子不           临危

D.万钟我何加焉    先生非求人       无动

2.翻译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翻译:乡人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而接受了(优厚的俸禄)。

理解: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尚能舍生取义;在优厚的物质条件面前,却迷失了本心。这句话通过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义与利的选择何其艰难。

B.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

理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曾参的赞许,他认为曾参拒绝鲁君致邑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

3.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中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以及链接材料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

(链接材料)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C 2.A 3.答案示例:曾子不接受鲁君致邑是觉得无功不受禄,不想在鲁君面前有惧色或愧色。公孙仪不接受国人献鱼,是不想枉法获罪,从而被免相。两个人的做法都与甲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做法相反,可谓不失本心。 【解析】 1.A. 得之则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优劣得所(得到)。 B.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转转不已(停止);年事已高(已经)。 C. 乡为身死而不受(接受);曾子不受(接受);临危受命(接受)。 D.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来说);先生非求于人(对、向);无动于衷(对)。 故选C。 2.A.翻译有误。乡,通“向”,原先,从前。并不是乡人。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及材料内容的理解。结合乙文中曾子的话“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分析,曾子不接受鲁君致邑是觉得无功不受禄,不想在鲁君面前有惧色或愧色。结合链接材料中公孙仪的话“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理解,他不接受国人献鱼,是不想枉法获罪,从而被免相。曾子与公孙仪两个人的做法都与甲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的做法相反,保留了“本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结合全诗,说说“将军白发征夫泪”中“泪”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借霜色笛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雁”这一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寄寓离愁和思亲怀乡之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忠贞、叹孤寂……请写出一句借“雁”表达离愁或思亲怀乡之情的古诗(词)句(本试卷出现的除外)。

 

查看答案

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爱国”是诗词永恒的主旋律:国家受到外敌威胁时,苏轼发出了“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誓言,以表达自己渴望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的豪情;辛弃疾发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言,希望为国家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秋瑾虽为女子,但一样忧国忧民,发出了“____________,青衫湿”(《满江红》)的悲叹,希望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

 

查看答案

2019年初冬,我校初三年级师生参观了故宫博物馆,开展了以“走进紫禁城,感知文化瑰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是故宫的正门,是真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进宫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了宫。有午门,没有午门,是不大一样的。没有午门,进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见这才显得宫里神   ①  庄严,(甲)         

(2)午门的建筑是很特别的。下面是一个凹形的城台,城台上正面是一座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城楼;左右有重檐的方亭四座。城楼和这四座正方的亭子之间,有廊庑相连属,稳重而不笨拙,玲珑而不纤巧,极有气派,俗称"五风楼"。在旧戏里,五凤楼是皇宫的代称。《草桥关》里姚期唱的“到来朝陪王在那五凤楼”,《珠帘寨》里程敬思唱的“为千岁懒登五凤楼”,指的就是这里。实际上姚期和程敬思都是不会登上五凤楼的。楼不但大臣上不去,就是皇帝也很少上去。

(3)午门有什么用呢?旧戏和评书里常有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哪能呢!这是编戏编书的人想象出来的。午门的用处大概有这么三项:一是逢什么大典时,皇上登上城楼接见外国使节。曾见过一幅紫铜的版刻,刻的就是这一盛典。外国时使节、满汉官员,分班肃立,极为隆重。其次是献俘。打了胜仗,要把俘虏押解到京城来。第三,是举行廷杖。廷杖,就是在朝廷上受杖。不过把一位大臣按倒在太和殿上打屁股,也实在不太像样子,所以都在午门外举行。

(4)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五凤楼就很少有人上去。民国以后,在这里建立了历史博物馆。据历史博物馆的老工友说,建馆后,曾经修  ②  过一次,从城楼的天花板上扫出了一些烧鸡骨头、荔枝壳和桂圆壳。他们说,这是“飞贼”留下来的。北京的“飞贼”作了案,就到五风楼天花板上藏着,谁也找不着——倒是,谁能搜到这样的地方呢?老工友们说,“飞贼”用一根麻绳,一头系一个大铁钩,甩麻绳,把铁钩(乙)         在城垛子上,三把两把,就“就”上来了。这种情形,他们谁也没见过,但是言之凿凿。

节选自汪曾祺《午门忆旧》(有删改)

1.文中①②两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以下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密   缮    笨zhuō    qiān

B.秘   膳    笨zhuó    xiān

C.秘   缮    笨zhuō    xiān

D.密   膳    笨zhuó    qiān

2.根据语意,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不可测     挂

B.遥不可及     搭

C.深不可测     搭

D.遥不可及     挂

3.第(1)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加以修改。

标点符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下面这幅雍正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中正仁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端庄典雅,丰腴饱满,运笔稳健,笔力遒劲,有欲凌驾雄强的气概。

B.这四个字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C.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潇洒飘逸,气脉贯通,将灵秀与古朴融为一体。

D.“仁”的思想来自儒家,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5.由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走进养心殿”主题数字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以来,深受欢迎,大家纷纷在博物馆留言簿上留言,其中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题数字体验展生动地讲述了故宫的历史,再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

B.在紫禁城众多宫殿里,养心殿不值一提,它像一方舞台,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C.养心殿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奏折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

D.本展览使用数字技术,让“正襟危坐”的养心殿活了起来,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了解故宫,了解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你对这则材料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安居而天下      

(2)父

(3)与民之          

(4)有使使止之 

(5)见闻者无不流

2.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3.(甲)文中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结合选文内容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