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张晓风 ①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②如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张晓风

①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③忽然,我看到西邻高约十五公尺的整面墙壁上有一幅画。不,不是画,是一幅投影。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

④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己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

⑤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

⑥我绝少午夜收衣服,所以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娟娟竹影投向大壁的景致,今晚得见,也算奇缘一场。

⑦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做教授。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

⑧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⑨是啊,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如果放到本文中,应该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大画我是看过的,张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我也曾在美国德州,看过一幅号称世界最大的画。看的时候不免好笑,论画,怎能以大小夸口?德州人也许有点奇怪的文化自卑感,所以动不动就强调自己的大。

4.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晓风是怎样的一个人?

(材料链接)我站在花前看山下,山脚是红尘滚滚的人寰,是名利缰锁的大囚营,但因为隔着这排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不是因为这城市改变了,是因为我隔着那排花看它——啊,我可以跟全世界和好,只要容许我透过花阵来看万物。

(节选自张晓风《花朝手记·隔花》)

 

1.“我”午夜到后廊收衣服时,看到东边邻居种的一丛翠竹在灯光的照射下娟娟竹影投向西边邻居墙壁上的奇景,心怀喜悦和感激。 2.这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后廊收衣服这一件平常而琐碎的小事比作是农人收稻子、渔人收网那样充满丰收的喜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情和对于生活的热情。 3.在第③、④之间。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从内容看,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充满自信和赞美,有助于凸显了人物形象。 4.①是一个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人,如“隔着这牌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②是一个心地仁慈、懂得包容和感恩的人,如看到有限的星光和神话般的竹影,而“忽而充满感谢”。③是一个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极度热爱的人,如“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做教授”;如欣赏娟娟翠竹的身影。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我”,主要事件是“我”在午夜收衣服时,欣赏了东邻种的竹子投射到西邻墙壁上的剪影,结果是心怀愉悦和感激。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我”收衣服的喜悦比作农人收稻子,渔人收网的喜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闲适惬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3.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解答此题要先分析此段所起的作用,此段结构上“大画我是看过的”承接第②段“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引出“在美国德州,看过一幅号称世界最大的画”的情形,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看,这段文字通过对张大千先生画荷的赞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充满自信,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极度热爱的形象。故而放在第③、④之间。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第⑦段“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可知其心地仁慈;第④段“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己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可知其观察入微,善于发现、感受美的人;作者对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物都饱含深情,心存感激,可知其细腻温暖和善于感恩。“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可知其热爱中国文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邓哀王曹冲传》,完成小题。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岐嶷(qí yí):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 ②宥(yòu):宽容,饶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而为鼠所          (2)是以忧

(3)有愁色            (4)太祖对群臣称述

2.对文中划线句合理句读,限两处。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文意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注释)①漠漠:广阔。②柘(zhè):一种贵重的树木。③狂花:亦作“狂华”。指不依时序而开的花。④五马:太守的代称,作者时任太守。

(1)请赏析“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一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1)试比较《水浒传》中林冲和武松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异同,并填写下表。

人 物

性格特点

体现不同的相关情节

相同

不同

林 冲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 松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的众英雄个个身怀绝技:如善于潜入水底长久闭气的是_____________ ;有神箭手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 ;轻功了得、善于偷盗的是_____________ ;耐力持久、善行的是_____________ 。(请写出人物姓名以及各自绰号)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完成小题。

(1)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2)“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